一片荒凉地,遥天四面垂。
风高鹰去疾,沙阔马来迟。
秋树有余色,晚云无定时。
孤帆前路客,泛泛欲何之。
【注释】:
- 屏风晚眺(zhì):即登高远眺。
- 荒凉地:指边远荒漠之地。
- 风高鹰去疾:形容大雁在高风中快速飞行,形象地表现出秋风的强劲。
- 沙阔马来迟:指沙漠广阔,马匹行走缓慢。
- 秋树有余色:指秋天树叶已经变黄,但树上还留有绿色的部分。
- 晚云无定时:指云彩变幻无常,没有固定的形状。
- 孤帆前路客:指独自乘船的人,即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晚年的作品,描写了诗人登上高楼,遥望远方的景象。全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一片荒凉地”,直接点出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即边远荒漠之地。这种荒凉的环境,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助。
第二句“风高鹰去疾”和第三句“沙阔马来迟”,通过描绘大雁和马匹在大风中的行动,形象地表现出秋风的强劲和沙漠的辽阔。这种景象让人感到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第四句“秋树有余色”描绘了树叶已经变黄,但树上还留有绿色的部分,这种色彩的对比,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第五句“晚云无定时”则描绘了云彩变幻无常,没有固定的形状,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这两种景象都给人带来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困惑。
最后两句,诗人以“孤帆前路客,泛泛欲何之”结束了全文。这里的孤帆,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形象,也可以理解为他所面临的困境。泛泛,可以理解为他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未来的期待。而欲何之,既表现了诗人对未知的恐惧,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它也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