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开千顷,炊烟起万家。
夏衣饥不典,村酒薄能赊。
帝力信何有,民生良可嗟。
无端种瓜叟,起舞葛巾斜。

【注释】

  1. “喜麦熟”:指丰收的喜悦。 喜:高兴。
  2. “炊烟起万家”:家家户户都有做饭的炊烟升起。
  3. “夏衣”:夏天的衣物。典:借。
  4. “村酒薄能赊”:村里卖酒的,酒价低廉,能够赊账。
  5. “帝力信何有”:皇帝的力量在哪里呢? 信:通“伸”,哪里。
  6. “民生良可嗟”:人民的生活真是值得同情啊。
  7. “无端种瓜叟”:没有原因种瓜的老人。 无端:无缘无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一个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心情,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全诗以“喜麦熟”为线索,通过对农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艰辛和对皇帝统治的怀疑等几个方面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野色开千顷,炊烟起万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色彩的渲染,将大自然的美丽与农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炊烟起万家”也暗示了农民们生活的忙碌和繁忙。

诗人转而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夏衣饥不典,村酒薄能赊。”这句诗描述了农民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不得不去借钱买衣服和酒。这里的“典”、“赊”都暗示了农民们生活的艰难,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诗人转向对皇帝统治的质疑。“帝力信何有,民生良可嗟。”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皇帝统治的不满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他认为皇帝的威权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让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这种对现实的批判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的结尾两句“无端种瓜叟,起舞葛巾斜。”则描绘了一个偶然出现的有趣场景。种瓜老人在丰收的季节里欢快地跳起舞来,他的笑容和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快乐。这种生动的画面与前面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和对皇帝统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作,也是一首充满思考的文学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