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

注释:

盱眙杂咏

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盱眙(今江苏盱眙)游览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盱山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情感的丰富。这里的“张目登临”意味着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而“万感生”则表达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诗人在盱山的高处看到了一座座青翠的山峰,它们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整个城市增添了色彩。而一条条清澈的河流则像是一种束缚,将县城紧紧包围在其中。这种景象让诗人深感震撼,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盱山的自然景观。诗人用“青峰似画”来形容山峦的秀美,仿佛它们是一副精美的画作;而“白水如绳”则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清澈和蜿蜒,如同一根根细长的绳子。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也让人联想到了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盱眙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看到现在的炊烟稀疏、萧条的景象,不禁想起了过去战乱频繁、寇盗横行的日子。他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最后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与乡人们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故事和经历,互相倾听、互相学习。诗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真挚感人。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通过对盱眙风土人情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