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攘臂总难行,司马家儿拚命争。
赖有欧西相盗袭,罪人开脱郑康成。

【注释】

报王聘三书戏题其后 其二甲辰年:即乾隆四十四年(1779)

青苗攘臂总难行:青苗是指官府借贷,青苗钱是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向农民贷款。攘臂,捋胳膊。总,总是。

司马家儿拚命争:司马家,指司马光,他是宋朝有名的清官。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在《答范纯仁书》中说:“今陛下方以天下为己任,而乃使司马氏有可乘之隙。”拚命争,拼命地争夺。

赖有欧西相盗袭:赖,幸亏。欧西,指欧洲。偷袭,抄袭。

罪人开脱郑康成:罪人,犯法的人,指王安石。郑康成年幼好学,博通经传。王安石变法时,他曾上书反对,因此被罢官家居。开脱,免去罪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讽刺和抨击。诗的前两句“青苗攘臂总难行,司马家儿拚命争”,写王安石在青苗法上的种种弊端。青苗法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实行的,目的在于抑制高利贷,保护农民利益。但到王安石时,就变成强迫农民缴纳利息的苛捐杂税了。王安石为了推行此法,不惜动用国库,甚至借公债来支付利息,弄得国库亏空,民不聊生。这两句用夸张手法,将青苗法比作“攘臂”,既表明了作者对王安石的不满和愤慨,也表现了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性格。后两句“赖有欧西相盗袭,罪人开脱郑康成”,则讽刺了当时那些依附于新党、阿谀新法的顽固派官僚。这些官僚不顾国家安危,只顾自己贪赃枉法,一旦发现有人反对他们的改革,便抓住把柄进行攻击。而王安石变法正是他们反对的对象,所以这些人极力攻击王安石。最后两句“罪人开脱郑康成”,则嘲笑了这些顽固派官僚们。因为王安石变法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得罪了不少官员,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诬告王安石谋反。后来,御史李定等人上奏弹劾王安石,说他“结党营私”,于是朝廷下诏将王安石贬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作者借此讽刺那些打击报复新法的官僚们。全诗讽刺意味深长,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