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想宗臣握帝图,盟心无地不艰虞。
运移京国方扶汉,力竭西南更托孤。
纵使河山分鼎足,忍教正朔委当涂。
可知空谷龙蟠日,莘野躬耕道自符。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 书武侯传 **
- 解析: 此处提到“武侯”,指的是诸葛亮。在古代,人们常称诸葛亮为“卧龙”,因此这里的“武侯”即指诸葛亮。而“传”在这里可能是对诸葛亮事迹或思想的记载。
译文
我思考着如何书写诸葛亮的事迹,他是一位忠臣,手握帝王之图,心中无时不忧虑。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诸葛亮忠诚和智慧的钦佩之情。诸葛亮被后世称为“武侯”,意指其智勇双全,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的“武侯传”可能是指记录或者撰写诸葛亮生平事迹的书籍或文献。
**2. ** 寤想宗臣握帝图,盟心无地不艰虞 **
- 解析: “寤想”表示深思或回想,“宗臣”通常指忠于朝廷的大臣,这里特指诸葛亮。“握帝图”即掌握或执掌帝王之图谋,暗示诸葛亮有治国安邦的能力与责任。“盟心无地不艰虞”表达了诸葛亮无论身处何地,都心怀忧虑,担心国家安危。
译文
我深夜反思着忠诚的大臣,握着帝王的大计,心中的忧虑没有地方不是沉重的。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深沉且广泛的政治责任感的深刻理解。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几乎都致力于恢复汉室的繁荣稳定,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与不懈追求。
**3. ** 运移京国方扶汉,力竭西南更托孤 **
- 解析: “运移”意味着时势变迁,国家命运多舛。“京国”指的是首都,这里暗指国家的核心或中心地带。“方扶汉”表示正在努力拯救汉朝。“力竭西南更托孤”则说明在力竭之际,诸葛亮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后来的蜀汉皇帝)。
译文
国家命运多舛之时,我仍在努力扶持汉朝,当力量耗尽后,我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刘禅。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诸葛亮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担当与牺牲精神。虽然自身力量已不足以继续维持国家的强大,但他仍然选择将重任交付给有能力继任的刘禅,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后辈的信任。
**4. ** 纵使河山分鼎足,忍教正朔委当涂 **
- 解析: “河山分鼎足”形容国家的分裂,比喻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需要多方支持才能维持稳定。“正朔”原指历法,引申为正统、权威的象征。“委当涂”意为将重任委托给有能力的人。
译文
即使山河分崩离析,我也忍心让天下大权落在那些有能力的人手中。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分裂与动荡时期的深刻认识。诗人虽身处乱世,仍能以大局为重,将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有能力的统治者身上,显示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责任感。
**5. ** 可知空谷龙蟠日,莘野躬耕道自符 **
- 解析: “空谷”象征隐逸之地,“龙蟠”形容气势磅礴,如龙盘绕于山谷之间。此句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内敛沉稳的景象。“莘野躬耕道自符”中的“莘野”泛指田野,“躬耕”即亲自耕作,“道自符”意味着这种生活方式符合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及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译文
只有在空旷的山谷中隐居的那一天,才会像龙一样盘旋;在田野里亲手耕种,这道路正是我所追寻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乱世中保持内心宁静、寻求隐居之道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在平静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