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下残日,漫漫入榛路。
凄风吹野花,平冈生夕雾。
故人竟何所,萧条杂古墓。
鬼火出阴埳,怪鸟宿深树。
夙昔方同室,素性况善惧。
仆夫共惨颜,仓皇窘归步。
【注释】
夜经墓下:在夜里路过坟墓。
荒荒:辽阔、空旷。
残日:指落日在天空中消失。
漫漫:漫长。
榛路:杂草丛生的路。
凄风:寒冷的风。
野花:野草上的花。
平冈:山岗。
夕雾:傍晚的雾气。
故人:旧友。
萧条:萧条冷落。
阴韝(xié):隐蔽的地方,这里指坟穴。
怪鸟:不常见的鸟。
素性:本性。
况:更。
夙昔:过去。
方同室:刚刚在一起的时候。
素性况善惧:本性就比较胆小。
素性:本性能。
况:更何况。
凶徒:强盗。
仓皇:匆忙、慌张。
窘归步:窘迫地返回。
【译文】
荒野上日已落尽,漫长的小路通向荒榛丛中。
阵阵寒风吹过野花丛,傍晚山岗升起了薄雾。
老友现在哪里?一片萧条的古墓旁。
幽暗中鬼火闪烁,怪鸟栖息在古墓深树旁。
我们曾是亲密的朋友,本性中本来就胆小。
随从的人面带惊恐之色,仓皇地急急忙忙回家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晚年时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写夜行途中经过一座孤寂荒凉的墓园,看到落日余辉下的荒草野地、野花、长满野草的小径以及昏暗的暮色中的坟墓和树林等景象。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往事,想到自己的老朋友,想到自己过去的胆怯,想到自己可能遭受到的危险,由此而引起种种感慨,最后以“仓皇窘归步”结束全篇。
首联“荒荒下残日,漫漫入榛路。”写夜行所见之景。“荒荒”二字写出了诗人行走的孤独与寂寞,“漫漫”则写出了道路的曲折漫长。“残日”点明时间,为夜晚的到来作了铺垫。“榛路”,杂草遍地的小径。此句写出了诗人夜行之艰险,为下文的“凄风”“夕雾”,“怪鸟”“宿深树”等意象做了铺垫。
颔联“凄风吹野花,平冈生夕雾。”写夜行所闻之景。“凄风”点出环境之恶劣,为下文的“怪鸟”“宿深树”等意象做了铺垫。“野花”点出地点,为下文的“阴埳”“怪鸟”等意象做了铺垫。
颈联“故人竟何所,萧条杂古墓。”写夜行所思之境。“故人”点明主题人物,为下文的感慨之情做了铺垫。“竟何所”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为下文的“素性况善惧”做了铺垫。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之事的回忆,从而产生对生命无常及生死离别的感叹。
尾联“鬼火出阴埳,怪鸟宿深树。”写夜行所感之象。“阴韝(xié)”指坟穴,此句写出了诗人夜行之中所见之景。“怪鸟”点明诗人所见之物,为下文的“宿深树”等意象做了铺垫。“宿深树”写出了诗人所见之象。
整首诗写诗人夜行途中所经历的景色及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幽远。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反映现实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