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未云罢,谈笑遽成昔。
主人华堂居,日月来相偪。
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
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
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
子孙笃虚仪,亲故寄空恻。
如何还相哭,共是远行客。
【注释】
- 古挽歌:古代的挽歌曲。
- 高燕未云罢, 燕:燕子。比喻人的青春。
- 谈笑遽成昔:谈笑之间已过去了许多年头。
- 主人华堂居:主人在华丽的厅堂里居住着。
- 日月来相逼:太阳和月亮每天都来照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长寿到了八十岁也有结束的时候,聪明的人也会同样归于沉默。
- 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枯瘦的骨架可以放下忧愁和欢笑,隐居在深幽的房舍中过着日夜。
- 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神灵已经消失而留下声音,形体已经变化而留存过去的痕迹。
- 子孙笃虚仪:儿子孙儿都恪守着孝道。
- 亲故寄空恻:亲朋好友都寄托哀思。
- 如何还相哭,共是远行客: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相互哭泣又有什么分别呢?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反映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主题。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却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首四句“高燕未云罢,谈笑遽成昔。主人华堂居,日月来相逼。”描绘了主人昔日的繁华生活,燕子仍在飞翔,谈笑之间已是许多年了。主人曾经居住过的华丽厅堂,现在只剩下岁月的痕迹。
接着两句“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表达了对长寿之人的祝福,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短暂,智者同样会归于沉默的现实。
接下来的诗句“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表现了主人对生死的态度,即使身体衰败,但心中的忧虑和快乐都已释怀。他选择了隐居,与世隔绝,以保持内心的平和。
最后几句“子孙笃虚仪,亲故寄空恻。”则是对家人的怀念,虽然远离家乡,但亲人的思念依然深刻。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挽歌,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