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处背苍翠,岩枝缀佛前。
寻常生雨气,一半缺星天。
下瞰直无物,夜声多是泉。
不辞通晓坐,石上对师禅。
注释:寺位于山的背阴处,岩石上长满了佛前的枝叶。平常的时候,寺庙里充满了雨气,一半天空缺星。向下俯瞰,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泉水的声音。我不辞辛劳地在清晨来此打坐,与石上的师父一起进行禅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前两句写寺,后四句写观景时的感受。
首联“寺处背苍翠,岩枝缀佛前”写寺院所处的自然环境,以“苍翠”点明树木葱茏、郁郁苍苍的意境,以“佛前”表明寺院的庄严神圣,同时交代了寺院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颔联“寻常生雨气,一半缺星天”是写寺内的景象。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寺内的景致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生雨气”写出了春雨绵绵的气息,“缺星天”则描绘了一种星光稀疏的夜空景象。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身处其中的宁静与祥和。
颈联“下瞰直无物,夜声多是泉”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四周的自然景观。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只见一片空旷而寂静的景象,连一根草叶都看不见;然而夜晚却常常能听到泉水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
末联“不辞通晓坐,石上对师禅”是写观景时的感受。诗人选择在清晨时分来此打坐,与石上的师父一起进行禅修。这一行为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也显示了他对于禅宗修行方式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寺院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