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不透絮果兰因,结局竟如斯,逝水年华悲梦断;
抛得下舞衫歌扇,逢场今已矣,落花时节送春归。
挽伶联
参不透絮果兰因,结局竟如斯,逝水年华悲梦断;
抛得下舞衫歌扇,逢场今已矣,落花时节送春归。
注释:
参不透絮果兰因 - 此语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原句为“不如意事常八九”,意为无法完全理解或把握事情的结果和原因。在这里,作者用此来表达对世事无常、人事难料的感慨。
结局竟如斯 - “斯”是这里的意思,指如此,这样的状态。表示事情的结局出乎意料,让人感到意外或悲伤。
逝水年华悲梦断 - “逝水”指的是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无法挽留。“年华”指的是青春年华或时光。“悲梦断”意味着悲哀的梦想或愿望最终被打断或结束。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和梦想的无奈感怀。
抛得下舞衫歌扇 - “抛得下”意味着能够放下,不再留恋。“舞衫歌扇”指的是舞动时穿着的衣袍和手持的歌扇。这两句表达了放下过去的繁华与执着,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欢愉之中。
逢场今已矣 - “逢场”指的是场合或时机,“今日”指的是现在。“已矣”意味着结束了,完了。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曾经的欢聚时光已经结束,现在只能面对现实的态度。
落花时节送春归 - 落花时节指的是春季末尾,花瓣纷纷落下的时候。“送春归”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挽联,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人生的觉悟。诗中的“参不透絮果兰因”和“逝水年华悲梦断”两句分别从人生和时间的无常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抛得下舞衫歌扇”和“落花时节送春归”则表现了作者在认识到世事无常后,能够放下过往的执念,迎接新的开始。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