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亦爱湖,停策展孤眺。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

登龙山绝顶望太湖

爱山亦爱湖,停策展孤眺。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

【注释】

  1. 登龙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境内,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2. 湖:指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北部。
  3. 爱山亦爱湖:喜欢山,也喜欢湖,表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4. 停策展孤眺:停下马鞭,展开远眺。
  5. 晴光媚川渚: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河川与小洲。
  6. 层波荡岩峭:层层波浪拍打着岩石陡峭的地方。
  7. 清辉:清澈的光辉,这里指的是月光或日光。
  8. 空涧尽回曜:空荡的山谷中回荡着光芒。
  9. 三万顷:三万顷,面积单位,一顷相当于十亩。
  10. 讵谓尽其妙:难道能完全领悟其精妙之处。
  11. 远峰七十二:远看山峰有七十二座。
  12. 峰峰可长啸:每一座山峰都好像可以长啸一般。
  13. 垂天翼:像鸟一样的翅膀。
  14. 冲举历云峤:冲击升腾,穿越云霄。
  15. 心目两弃捐:心中和眼中都抛弃了一切。
  16. 冥观得大要:在冥思中领会到事物的主旨。
  17. 激发既无名:激发灵感已经没有名字了。
  18. 因依俱免诮:因为依赖而避免了批评。
  19.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感叹道德修养进步很难,不敢学习捕鱼和打鱼。
  20.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古代和现代已经很不一样了,开阔胸怀的人会找到共同的语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龙山时所作。诗人站在山顶上俯瞰远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描绘了太湖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他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