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一庭芳草,墙头几树桃花。
碧波低映小桥斜。
韶光明媚甚,春色十分赊。
知否玉关消息,依旧烽火黄沙。
故乡欲去恨无家。
红楼残梦醒,情思滞天涯。
临江仙 其一
帘外一庭芳草碧,墙头几树桃花红。
碧波低映小桥斜。
韶光明媚甚,春色十分赊。
知否玉关消息断,依旧烽火黄沙遮。
故乡欲去恨无家。
红楼残梦醒,情思滞天涯。
赏析:
这首《临江仙·其一》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词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词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帘外一庭芳草碧,墙头几树桃花红。”
- 解析: “帘外一庭芳草碧,墙头几树桃花红。”描绘了庭院内的景象。帘外的芳草呈现出翠绿色,而墙头的桃花则盛开着鲜艳的红色。这里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画面。
- 译文: 帘外有一庭院,那碧绿的芳草铺展开来;墙上有几株桃花盛开着艳丽的红色。
- 赏析: 这句词不仅用色彩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也暗示了词人身处异地,无法亲近自然,只能从窗棂之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 “碧波低映小桥斜。”
- 解析: “碧波低映小桥斜”进一步描绘了词中所描述的景象。这里的“碧波”指的是清澈的水流,“小桥”则是连接两岸的一座桥。词人形容水面与桥的倒影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宁和。
- 译文: 清澈的水流轻轻映照着小桥的轮廓,显得格外柔和。
- 赏析: 这句词通过对小桥和碧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韶光明媚甚,春色十分赊。”
- 解析: “韶光明媚甚,春色十分赊”表达了词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韶光”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春色”则指的是春天的景象。通过这两个词语,词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 译文: 春光如此明媚,让人感觉春天的气息特别浓厚,时间过得很慢,仿佛一切都在赊欠之中。
- 赏析: 这句词不仅表达了词人的个人情感,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即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感叹时间的流逝。
- “知否玉关消息断,依旧烽火黄沙遮。”
- 解析: “知否玉关消息断,依旧烽火黄沙遮”是词中的情感抒发部分,表达词人对家乡的牵挂与思念。这里的“玉关”指的是边关,“烽火”则是古代边防战争中的信号。词人通过询问是否知道家乡的消息来表达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同时,他还提到了边境仍然有战事,烽火连天,战争不断,这种背景加深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 译文: 你是否听说家乡那边的消息?玉关的战事似乎已经中断,但边境上依然烽火不断,战争持续不断。
- 赏析: 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安危的关心以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战争的厌恶与忧虑。
- “故乡欲去恨无家。”
- 解析: “故乡欲去恨无家。”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词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这里的“故乡”指的是词人的家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词人虽然想要离开这个让他感到痛苦的环境,但却因为缺少归属感而感到遗憾和不舍。这反映了词人内心对家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 译文: 心中满是对故乡的眷恋,却又不得不离开,心中满是遗憾和不舍。
- 赏析: 这句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对故土家园的深深依恋。这种情感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 “红楼残梦醒,情思滞天涯。”
- 解析: “红楼残梦醒,情思滞天涯”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状态的描写。这里的“红楼”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家宅或者某个熟悉的场所,而“情思滞天涯”则表达了词人在梦中醒来后仍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之中,无法解脱。这两句诗描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译文: 梦中回到了那个熟悉的角落,醒来后却发现心中的思绪依然徘徊在遥远的天涯。
- 赏析: 这句词通过对梦境和现实之间转换的描写,深化了词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状态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首诗不仅通过细腻的文字捕捉了春天的美景,更通过情感的流露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中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