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君不遇,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十年来卧老沧江,若论冠盖京华,未免斯人独憔悴;
与世长辞,只余文苑数行,名山片席,千里外惊闻朝露,为念箕裘堂构,幸看后起已腾骧。
【注释】
代:为某代的代词。盛宣怀挽费念慈联:即《挽费念慈》,为光绪年间诗人盛宣怀所作。谓君不遇:意指费念慈一生不得志,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典用汉代董仲舒事,比喻费念慈有文才,但没有得到重用。十年来卧老沧江:言费念慈十年来一直在沧江(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地闲居,生活贫苦。若论冠盖京华,未免斯人独憔悴:倘若在京师(今北京)这样的繁华之地,那么费念慈一个人就显得特别憔悴、可怜了。与世长辞,只余文苑数行:意指费念慈去世后,留下的只是他生前所写的几行文字(文苑)。文苑数行:指费念慈生前写的文字。名山片席:意指费念慈在名山(名胜古迹)之间留下了一片草席(遗物)。千里外惊闻朝露:意指费念慈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震惊,就像早晨露水一样突然而至。箕裘堂构:指子孙后代的事业。幸看后起已腾骧:意指费念慈的后代事业蒸蒸日上,大有希望。腾骧:指飞腾、奋发向上。
【赏析】
此诗是光绪年间诗人盛宣怀所为挽联,盛宣怀为清末著名的维新派政治家和实业家,对费念慈的一生颇为了解。全诗通过赞美费念慈生前的才华和贡献,表达了对其不幸命运和去世后的惋惜之情。
首句“谓君不遇”四字,点明了费念慈一生未遇良机,郁郁不得志。“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则进一步描绘了费念慈的文才与地位。然而,他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只能屈居沧江,过着贫苦的生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对费念慈的同情,又揭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十年来卧老沧江”,则进一步描绘了费念慈的生活状态。这句诗中的“沧江”一词,既点出了地名,又暗示了费念慈的孤独与无助。而“若论冠盖京华,未免斯人独憔悴”二句,则是对费念慈的另一种赞誉。他虽然未能得到朝廷重用,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才,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然而,他却不得不独自面对苍茫大地,这种孤独感也让人难以忍受。
“与世长辞”四字,则是对费念慈一生的总结。他去世后,留下了许多遗文和遗迹,这些都是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然而,他的去世却让后人感到惋惜和悲痛。最后两句“只余文苑数行,名山片席”则进一步强调了费念慈生前的才华与贡献。他的遗文虽少,但都是精品;他的遗迹虽小,却承载着他的精神与信念。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费念慈一生的描写和对其去世的哀悼,展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伟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