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土待塞孟门,累君作卖寨郎遇横死;
结缨倏悲季路,待我挽洞庭水祓不祥。
【注释】:
孟门:山名,在今河南修武北。卖寨郎:指为求取功名而投军的人。季路:孔子弟子冉有字仲由,以勇武称著于世。《论语》载“孟之反不伐,季路一介之士”,故云季路。横死:指横遭杀害。结缨:古代士大夫束冠用带子,结缨即指结发。洞庭水:指湘江。祓(fú)不祥:古代风俗,以祭除不祥。
【赏析】:
王师禹是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诗中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遭遇,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情怀。
首句“捧土待塞孟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无奈。孟门是一道险要的关隘,作者在这里比喻自己所处的艰难处境。他手中捧着泥土,准备用来填塞这个危险的关口,以此来阻挡即将到来的危险。这里的“捧土”象征着作者的勇敢和决心,而“待塞”则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第二句“累君作卖寨郎遇横死”则是对上一句的具体化。卖寨郎是指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投军的人,他们往往身陷险境,横遭不幸。作者将自己比作一个卖寨郎,表达了对这种盲目追求功名的行为的不满和批评。这里的“累君”既是对他人的指责,也是对自己的自责,因为自己也成为了这种风气的受害者。
第三句“结缨倏悲季路”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季路是孔子的弟子,以忠诚勇敢著称。在这里,作者借用季路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他结着帽带(结缨),突然感到悲伤,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也可能导致横死的结局。这里的“倏悲”表达了作者瞬间的情感变化,而“季路”则是一个象征,代表着那些忠诚勇敢的人。
最后一句“待我挽洞庭水祓不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洞庭水是指湘江,湘江流域曾经发生过许多战乱和灾害,因此这里借洞庭水的意象来象征现实社会的动荡不安。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局面,驱散不祥之气。这里的“挽洞庭水”既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也是一种实际的行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虽然作者身处困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悲壮的情怀和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