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迤流离,言轸鸿嗷,天下犹己溺之,弥留溥我公慈悲,类耶稣救时,似神禹无位;
百蛮君长,群瞻马首,南人不复反矣,比较论文子功烈,狭沐氏分土,陋平西僭王。
【注释】
三迤流离:指云南。言轸鸿嗷:指哀痛声四起,像大雁的鸣叫一样凄切。天下犹己溺之:指天下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像他自己陷在泥潭中一样。弥留溥(pǔ)我公慈悲:指病重垂危时还念念不忘人民的疾苦。类耶稣救时,似神禹无位:指他的行踪就像耶稣到处拯救苦难的人们一样;他的功德却好像大禹治水那样伟大而没有地位。百蛮君长,群瞻马首:指云南各族首领仰望他为领袖。南人不复反矣:意思是说南明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比较:比量。论文子功烈:用文章来论定一个人的功劳和品德。狭沐氏分土:指沐英被封为西平王,封地狭小,不如朱元璋所封的吴国。陋平西僭王:指朱元璋对平西王朱权的不满。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唐继尧的挽联。唐继尧是辛亥革命后云南的都督、护国军总司令,曾与袁世凯勾结,镇压云南护国军。后来滇省又发生兵变,唐继尧被推举为云南都督,继续拥兵自重。1932年4月17日,唐继尧因“叛国”罪被国民政府处决,其家族被抄没财产。当时作者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故有挽诗以志哀悼。
全联共八句,前四句颂扬唐继尧的功德和功绩;后四句揭露了唐继尧的罪恶,指出他的灭亡是必然的;同时也表明作者拥护中央政权,反对分裂主义的立场。
第一句,“三迤流离”,指整个云南地区。“言轸鸿嗷”,指人民痛苦呻吟之声,像大雁的悲鸣一样凄惨。“天下犹己溺之”,指云南人民还处在苦难之中,他们的命运就象自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样。“弥留溥我公慈悲”,指唐继尧虽然病重垂死,但仍念念不忘人民疾苦,处处表现出对人民的仁慈关怀。“类耶酥救时”,指他的行踪就好像耶稣到处拯救苦难的人们一样;他的功德却好像大禹治水那样伟大而没有地位。这里把唐继尧比作耶稣和大禹,说明他的行为与这两个历史人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句,“百蛮君长,群瞻马首”,指云南各族首领都仰慕他作为领袖的威望。“南人不复反矣”,意思是说南明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这一联赞扬唐继尧的威信和威望,同时表明云南各族首领都已归顺于他的统治之下。“比较论文子功烈”,是用文章来论定一个人的功劳和品德。这一联表示作者认为唐继尧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的人品也是高尚的。
第三联,“类神禹无位”,指他的地位崇高无比,如同大禹治理洪水那样伟大而无所作为。“较沐氏分土”,指沐英被封为西平王,封地狭小,不如朱元璋所封的吴国。这一联批评唐继尧的封赏不公,说他的封赏还不如朱元璋所封的吴国。“陋平西僭王”,指朱元璋对平西王朱权的不满。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唐继尧的不满情绪。
第四联,“挽唐继尧父联”,这是作者给唐继尧写的挽联。“三迤流离,言轸鸿嗷”,指整个云南地区人民都处于战乱流离之中。“天下犹己溺之”,指云南人民还处在苦难之中,他们的命运就象自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样。“弥留溥我公慈悲”,指唐继尧虽然病重垂死,但仍念念不忘人民的疾苦,处处表现出对人民的仁慈关怀。“类耶稣救时”,指他的行踪就好像耶稣到处拯救苦难的人们一样;他的功德却好像大禹治水那样伟大而没有地位。”
这首诗通过赞扬唐继尧的功德和谴责他的罪恶,表明作者拥护中央政权,反对分裂主义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