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载史记天官,彼十七世士夫化身,昔未闻也;
神司人间科目,到一千年学校变相,应亦怃然。

诗句释义

  1. 文昌宫联:这是指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所作的《文昌宫联》。
  2. 名载史记天官:意味着文昌宫的名字和其相关的历史记载都记录在史册中,是古代天官的象征。
  3. 彼十七世士夫化身:指的是文昌宫的建立者,他们曾经是十七位士人的灵魂化身,即所谓的“士夫”,这里强调的是这些灵魂的崇高地位。
  4. 昔未闻也:表示过去人们对此并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
  5. 神司人间科目:指文昌宫在人间的职责,即管理科举考试等事务。
  6. 到一千年学校变相:意指文昌宫的存在已有一千年之久,其职能已经演变成了现代的学校教育。
  7. 应亦怃然:意味着面对这样的历史和文化变迁,作者感到一种莫名的怅惘或失落。

译文
文昌宫的名字与史记中的天官有关,那些十七世士人的魂魄曾是文昌宫的化身,然而过去人们并不知晓。文昌宫掌管着人间的科举考试等事务,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其职能已经演变成现代的学校教育。面对这样的历史和文化变迁,作者感到一种莫名的怅惘或失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昌宫的历史、文化和功能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文昌宫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诗中的“名载史记天官”“彼十七世士夫化身”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对文昌宫历史地位的认可,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的愿望。同时,“神司人间科目”和“到一千年学校变相”等表述,揭示了文昌宫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即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个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场所。最后,“应亦怃然”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变迁的感慨和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文昌宫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赞赏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