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馌,乐之羹,仉之机,德并可见;
徐有刍,范有史,刘有传,曜当无穷。
【注释】
却之馌,乐之羹:却(推辞),有馌(送饭)的人;乐(喜欢),有羹(汤)的人。比喻德高望重,受人敬爱。
仉(zhǎn)之机:仉(chǎng),姓,名无义,字子车,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机,这里指机巧,权术。比喻善于运用权术。
德并可见:德与才干都显现出来。
徐(xù)有刍(chú):徐(shū),人名,汉文帝的丞相曹参。刍,本意是喂牲畜的草料,这里指草稿,即《曹参请免田租疏》。
范(fàn)有史:范(fán),人名,汉宣帝时的丞相魏相。史,史书。
刘(liú)有传:刘(liú),人名,汉成帝时的丞相翟方进。《汉书·翟方进传》载,翟方进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他任丞相后,上书请求免去田租、刍稿税和关东地区盐税等苛捐杂税,被采纳。后来有人诬陷他收受贿赂,皇上要严查。翟方进坚决要求自杀,说:“我死而民得苏息。”于是皇上赦免了他的罪。后人称赞他为“社稷臣”。传,这里指历史记载。
曜(yào)当无穷:曜(yào),光明照耀。意思是说,他的美德光照四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歌。诗人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勾勒了死者一生的行迹。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德才兼备而又正直无私的人。他一生勤于职守,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诗中,作者通过列举人物的事迹,表现了这位仁人志士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无限怀念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脉络井然,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