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自昔擅家声,春色都还细柳营。
中的聊为万人杰,飞觥要使百壶倾。
三湘父老传风化,十郡儿童识姓名。
武纬文经俱不乏,桑弧蓬矢见平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再从手法、意境、主题等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或情感。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诗句的内容,又考查诗句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紧扣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无双自昔擅家声,春色都还细柳营。”这两句说,李氏家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家传的声誉是无人能比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庭院里柳枝发芽,细长的柳条垂挂下来,就像营寨中的旗帜一样。
【答案】
①此句写李氏家族的盛誉和李龙图的才华。②“春色”二字点明季节,渲染了春天的美景;“细柳营”三字则点明地点,描绘出了军营的雄姿。③这句诗的意思是:李氏家族历来就有盛名,而如今春风拂面,庭院里柳树枝叶发新芽,犹如营寨中的旌旗。
译文:
李氏家门世代享有崇高声望,春日里庭院里柳绿花红,宛如军中的营垒。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李氏的家世与家业。“无双”,指李氏家族世代享有崇高声望,无与伦比,没有可以与之比拟者。“自昔”,自古以来,表明这种声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擅”,占有、占尽之意,这里用来表示无与伦比的意味。“家声”,指李家世代享有的美名,是李氏家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李氏家族赖以兴旺发展的基础。“自昔”,即“自古以来”。
颔联进一步点明李氏家族的盛名和李龙图的才华。“春色都还细柳营”,春色明媚,柳絮纷飞,细柳营里的士卒们正在休息,享受着难得的春光。“春色都还”,意谓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都还”,意谓全都归来,归来之后,一切都有了生气,一切都焕然一新。“细柳营”,指的是汉武帝时驻扎于长安城北的军营,因那里种有杨柳树,且杨柳成行如帷幄一般,故称之“细柳营”。“都还”,意为全都归来了,归来之后一切都有了生气,一切都焕然一新。这里用“都”字,突出了春天的美好。
颈联描写李龙图少年英武、才高八斗的风采和令人敬佩的品质。“聊为万人杰”,意思是李龙图年少时即显露英才,堪称人中豪杰。“聊”,略也,略表。“万人杰”,意谓有才能的人非常多,而李龙图却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这里的“聊为”二字,强调了李龙图的卓越才华和出众品质。“飞觥”,“觥”,酒器,此处借指酒杯。“要使百壶倾”,意思是李龙图豪爽大方,善于饮酒,他喜欢畅饮美酒,以至于百壶倾倒。这里用“要”字,强调了李龙图的豪爽大方和善于饮酒的特质。“飞觥”、“百壶倾”都是夸张的写法,但这样的夸张更能表现诗人对李龙图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李龙图在地方上的政绩和影响。“三湘父老传风化”,意思是湖南地区的百姓们把李龙图视为楷模,把他的言行举止作为榜样来效仿。“三湘”,泛指南方的三个郡县——湘水、衡山、零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一带。《太平寰宇记》引《元丰九域志》云:“衡州湘阴县南有湘水,辰溆二州皆在湘水之阳,是为三湘。”所以,“三湘父老”指的是湖南一带的父老乡亲。“传风化”,意谓传播教化,树立新风。李龙图在地方上治理得当,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和敬仰,他们纷纷模仿他的言行,以他的行为作为榜样。“十郡儿童识姓名”,意思是湖南地区的儿童们都能认识李龙图的名字,说明他在湖南地区的影响非常深远。这里的“十郡”是指湖南省境内的十个郡县,也就是现在的长沙市、株洲市等地。“十郡儿童识姓名”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李龙图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力之广。
尾联写李龙图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武纬文经俱不乏”,意思是李龙图文武双全,学问渊博,无论是武艺还是文学都有卓越的成就。“俱”,兼也,都的意思。“纬”,古代用以占卜的绳线,这里指儒家经典。“文经”,指文章典籍。“纬文”,指儒家经典。“纬经”,指儒家经典。“武纬”,指武艺。“文经”,指文章典籍。“纬经”,指儒家经典。“武”,指武艺。“经”,指文章典籍。“武纬文经”指武艺和学问两方面都很有修养。“俱”,兼也,都的意思。“桑弧蓬矢”,出自《诗经·小雅·伐柯》:“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亨传疏:“弧矢,弓也。子未嫁而有嫁者,喻其不遇也。”郑玄笺:“弧矢者,弓也,言有弓矢之礼而不备也。言有婚姻之礼而不备也。”后用比喻男女婚事不如意。“桑弧”,指桑木做的弓和箭袋。“蓬矢”,指箭袋。古人用桑木弓和箭袋作为聘礼。“桑弧”和“蓬矢”均借指婚姻。“桑弧蓬矢”意谓婚姻不顺,多指婚姻不幸。“见平生”,意谓看到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东西。这里的“见”是看到的意思。“平生”,即一生。“见平生”,即看到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分别写了李龙图画像时的家世和名声、个人才能、社会影响以及个人的遭遇和人生追求。前两句写李家世代显赫,家声卓著;第三、四句写李龙图少年英武、才智过人;第五、六句写李龙图治军严谨、威震一方;最后两句写李龙图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