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形中实两头虚,法喻初中后善俱。
九类众生同寂静,四重我相顿消除。
人天但仰悬河辩,蚊蚋难藏烈焰殊。
悟了更须防老汉,紫罗帐里撒真珠。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金刚经的一首颂诗,赞美佛法的无边无际和广大。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杵形中实两头虚,法喻初中后善俱。”

  • 杵形中实两头虚:杵的形状是中间实而两头虚,这是对佛教中的“空”的概念的一种形象描绘。
  • 法喻初中后善俱:这里的“法”指的是佛法或者宗教教理,“喻”则是比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佛法涵盖了从启蒙(初中)到高级阶段的善行和智慧。

第二句:“九类众生同寂静,四重我相顿消除。”

  • 九类众生同寂静:这里提到的“九类众生”可能指的是佛教中提到的九种不同的生命形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达到了一种寂静的状态,即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 四重我相顿消除:这里的“四重我相”可能是指人的四种基本形态,即色身、受身、想身和行身。这四重我相在这里被看作是烦恼的根源,一旦消除,就象征着内心的清净。

第三句:“人天但仰悬河辩,蚊蚋难藏烈焰殊。”

  • 人天但仰悬河辩:这里的“人天”指的是人间的修行者,“悬河辩”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他们在佛法的智慧中得到了启示。
  • 蚊蚋难藏烈焰殊:蚊蚋是小昆虫,无法隐藏在烈焰之中,比喻那些微小的、无知的人或事物无法逃避佛理的真理和智慧。

第四句:“悟了更须防老汉,紫罗帐里撒真珠。”

  • 悟了更须防老汉:这里的“悟了”指的是领悟了佛法的真谛。而“老汉”可能是对一个经验丰富、有学问的人的称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佛法之后,还需要警惕那些自以为是的老学者或者经验主义者,因为他们可能会用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来误导他人。
  • 紫罗帐里撒真珠:紫罗帐是一种高贵华丽的帐篷,这里用来比喻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就像珍珠一样珍贵。而“撒真珠”则是指将它们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并受益。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比喻,赞美了佛法的伟大和无边无际。它不仅强调了佛法对于修行者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以防止他们误导他人。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智慧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