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镜中像,非面亦非镜。
像既无起灭,心岂缠垢净。

生死镜中像,

非面亦非镜。

像既无起灭,

心岂缠垢净。

注释:

  • 生死:指人的生与死。
  • 镜中:比喻内心。
  • 像:指内心的映象,即心灵。
  • 起灭:生与死,即生命的过程。
  • 缠垢:心中所积累的世俗之念和烦恼。
  • 净:净化,清除心中的尘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镜中像”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生死镜中像”这一比喻,揭示了心灵的真实面貌,即心灵并非外在的形象,也不是静止不变的镜子。这里的“像”既指外在的形相,也指内在的思想情感。同时,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心灵状态并非由外界因素决定,也不随时间而变化,而是内在本质的一种表现。因此,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净化,才能实现心灵的解脱和纯净。

诗歌还通过“像既无起灭”这一表达,强调了心灵状态的稳定性。在佛教哲学中,“起灭”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在这里,诗人用它来反衬心灵的内在恒定性。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即心灵的本质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着一种超越时空的恒定状态。

“心岂缠垢净”一句则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诗人通过“心岂”这一疑问词,表达了对自己心灵的质疑和探索,同时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过程并非易事。然而,无论心灵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都应当追求内心的清净,以实现真正的解脱。这一结尾既强化了诗歌的主旨,又引发了读者对心灵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