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岩花木斗迎春,古寺修筠战雨声。
负日晴轩成坐睡,朦胧何处鹧鸪鸣。
【注释】
书白水寺壁:在寺庙的墙壁上书写诗文。
寒岩:指白水山,山石苍凉,故称。
修筠:长而直的竹枝。
负日:倚着太阳。
晴轩:晴朗的天空下的庭院。
坐睡:因疲倦或惬意而打盹。
鹧鸪鸣:传说鹧鸪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这里借指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二十年(732年)春游白水寺时所作,写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用词准确生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
首句“寒岩花木斗迎春”写白水山的景色。“寒岩”点出白水山山石苍凉;“花木”点明山中林木葱郁;“斗”字状其繁茂;“迎春”则点明时间是在春天。
次句“古寺修筠战雨声”写山中小庙的景色和氛围。“古寺”点明这是一座古老的寺院。“修筠”指修长的竹子,“战”即交相撞击的声音;“雨声”则点明正在下雨。“战雨声”既写出雨势之大,亦表现出山中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三、四句“负日晴轩成坐睡,朦胧何处鹧鸪鸣”写诗人在庭院中的悠闲生活。“负日”是倚靠着太阳的意思,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晴轩”指阳光灿烂的庭院,“成坐睡”即因为天气晴朗,所以诗人就坐在院子里睡着了;“朦胧”指朦胧不清,这里形容雨后山林景色迷蒙如烟;“何处”一词使诗意更加悠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鹧鸪鸣”则借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意境清新,用词简练,语言自然流畅,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