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欲同为造物游,半生疏放耻营求。
容头不碍高檐帽,暖体偏宜大布裘。
绿酒有情能过日,黄花无恙可经秋。
逍遥便得江头住,敢负芙蓉几只鸥。
渐欲同为造物游,半生疏放耻营求。
容头不碍高檐帽,暖体偏宜大布裘。
绿酒有情能过日,黄花无恙可经秋。
逍遥便得江头住,敢负芙蓉几只鸥。
注释与赏析:
1. 渐欲同为造物游(渐欲)
- 渐欲:“渐欲”表达了一种渴望或期望的情感。这里指的是诗人希望自己能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与万物共享生命。这种愿望可能源于对自然的深厚情感或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 同为:“同为”表示一起、共同。诗人希望通过与造物同行,即与自然界和谐共存,达到一种心灵的平衡和宁静。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天人合一哲学的向往。
- 造物:“造物”是指自然和宇宙,强调了自然的伟大和神圣性。诗人将自己视为造物的一份子,意味着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中的一环,从而更加尊重和珍惜自然。
2. 半生疏放耻营求(半生)
- 疏放:“疏放”描述了一种超脱尘世、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它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看待。
- 耻营求:“耻营求”表达了对功利的追求的不屑和拒绝。诗人不愿意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忙碌奔波,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高尚的生活态度,即通过简单的生活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半生:“半生”暗示了诗人的一生,特别是前半生。这表明诗人对自己过往的经历持有反思的态度,同时也展望着未来能够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继续前行。
3. 容头不碍高檐帽(容头)
- 容头:“容头”指人的头部,这里比喻为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胸。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外表平凡或略显简陋,但内心却应保持开阔和宽容。
- 高檐帽:“高檐帽”象征着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然而,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在于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独立。
- 不碍:“不碍”表达了一种不被外在事物所干扰的自由状态。诗人通过这个词语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受外界影响的生活态度。
4. 暖体偏宜大布裘(暖体)
- 暖体:这里的“暖体”指的是温暖舒适的感觉。诗人通过使用“暖体”一词,传达了一种对自然温暖环境的赞赏,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愉悦和满足。
- 大布裘:大布裘是一种用粗布制成的保暖衣物。在这里,它象征着简单和朴素的生活方式。诗人赞美这种生活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够抵御寒冷,还能够带来心灵上的平和与满足。
- 偏宜:这里的“偏宜”表达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意味。诗人通过对大布裘的描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推崇。他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舒适,而且适合每个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
5. 绿酒有情能过日(绿酒)
- 绿酒:“绿酒”通常指的是春天时酿制的绿色酒水。在这里,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开始。诗人通过使用这个词语,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 有情:这里的“有情”表达了一种情感丰富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个词语,传达了春天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变化,还带来了人们内心情感的复苏和发展。
- 能过日:这里的“能过日”表达了一种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尽管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够度过每一天,享受生活的美好。
6. 黄花无恙可经秋(黄花)
- 黄花:这里的“黄花”指的是秋天盛开的菊花。菊花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坚韧而闻名于世。诗人通过使用这个词语,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
- 无恙:这里的“无恙”表达了一种安全和健康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个词语,传达了一种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的珍视。他认为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情绪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
- 可经秋:这里的“可经秋”表达了一种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考验的能力。诗人认为,只有那些具有坚韧品质和内在力量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秋天里保持坚强和乐观。
7. 逍遥便得江头住(逍遥)
- 逍遥:“逍遥”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个词语,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即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 江头住:这里的“江头”指的是河流的上游或源头。江头通常是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个地点的选择,进一步强调了他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景。
- 敢负芙蓉几只鸥:这里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而“鸥”则是一种水鸟。诗人通过将荷花和水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像荷花那样纯洁高雅,像水鸟那样自由灵动的生命形式,才是真正值得珍惜和保护的自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