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蹠宁烦辩,原名混沌迟。
喙微偏善齧,腹大但容痴。
絮里何曾觉,裈中不自知。
莫因头暂黑,竟忘白身时。



回跖宁烦辩,原名混沌迟。

喙微偏善齧,腹大但容痴。

絮里何曾觉,裈中不自知。

莫因头暂黑,竟忘白身时。

注释:

  1. 回跖宁烦辩:回跖宁烦辩是《庄子》中的一段对话,讲述了一个名叫回跖的哲学家与一个叫子华子的对话。回跖宁烦辩的意思是说,回跖宁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辩论,也不愿意去改变那些他不愿意接受的观念或观点。这里的“辩”指的是争论和辩论。
  2. 原名混沌迟:混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的状态。这里的“混沌”指的是原始的、未分化的状态。迟则表示迟缓、缓慢的意思。所以“原名混沌迟”就是说,虱子的本名叫混沌,它出生的时候是非常迟缓和缓慢的。
  3. 喙微偏善齧:喙是虱子用来吸食人血的工具,也就是它的嘴。啮则是咬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它的嘴巴很小,但它却善于咬人。这里的“啮”指的是咬。
  4. 腹大但容痴:腹部肥大是虱子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同时也能容纳它的身体重量。这里的“痴”是指愚蠢或者愚昧的人。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它的肚子很大,但是它可以容纳住一个愚蠢的人。
  5. 絮里何曾觉:絮是棉絮,这里指的是棉絮中的空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棉絮中,虱子从未被发现过。这里的“觉”是察觉的意思。
  6. 裈中不自知:裈是裤子,这里指的是穿在身上的裤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穿在身上,虱子自己也不知道它在那里。这里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7. 莫因头暂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头发暂时变黑就忘记了自己的本性。这里的“头”指的是虱子的头部。
    赏析:
    这首诗通过虱子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喜欢辩论、善于欺骗、自以为是却又无知无识的人。诗中通过对虱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厌恶和鄙视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深刻的讽刺,体现了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