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重归日,谁知鹤姓丁。
炎凉悲蠖屈,出处愧鸿冥。
诗酒贫何有,干戈老未停。
离骚今懒读,不爱楚人醒。
【注释】
写闷和悔庵 其一:写诗以表达心中的郁闷和后悔。
故里重归日,谁知鹤姓丁:故乡再次归来的日子,谁又知道你是鹤姓丁?
炎凉悲蠖屈,出处愧鸿冥:在炎凉世态的变迁中感到悲哀,进退两难的处境让人惭愧。
诗酒贫何有,干戈老未停:即使生活贫寒,但诗酒之乐并不匮乏,而年事已高,战争却仍在进行。
离骚今懒读,不爱楚人醒:现在懒得去读《离骚》,不喜欢楚国人的清醒。
【赏析】
此诗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夏。作者此时正隐居于浙江富春山居,心情抑郁,对时政失望。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时的自白。
首联“故里重归日,谁知鹤姓丁?”点明自己的身份——鹤氏。诗人回到故乡后,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失落。他不禁感叹:如今我已是鹤氏了,可谁能知道呢?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诗人此时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颔联“炎凉悲蠖屈,出处愧鸿冥”,则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人在面对世事炎凉变化时,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力,仿佛一只蠖蛾(一种昆虫),只能弯曲着身体苟延残喘;同时,他也为自己不能像大雁那样翱翔天际而感到惭愧。这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颈联“诗酒贫何有,干戈老未停”,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他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依然热爱诗酒;然而,战乱却一直未曾平息。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残酷。
尾联“离骚今懒读,不爱楚人醒”,则是诗人对屈原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定位。他不再像屈原那样追求高远的理想,也不再为楚国的昏庸而感到愤怒。反而,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平和、淡定的态度来面对世事。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入地剖析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