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常无思,秋来自鲜欢。
祗缘安薄命,不敢贱微官。
夜永清觞浅,天寒紫褐宽。
子云方执戟,奇字与谁看。
【注释】
忽忽:形容心情烦躁不宁。常无思:经常没有思考的事。秋来自鲜欢:秋天的到来带来了新鲜的喜悦。祗缘安薄命,不敢贱微官:只因为命运多舛,所以不敢轻视自己的官职。夜永清觞浅,天寒紫褐宽:夜晚漫长,酒杯里的酒已经喝得很浅;天空寒冷,紫色的衣服显得宽松。子云方执戟,奇字与谁看:司马相如当时正握着剑(即执戟),他写的奇字谁能看懂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春,诗人在成都草堂时,因遭谗而被贬为彭州刺史,途经绵州的时候。诗中表现了作者的苦闷心情和失意之感。全诗四联,前三联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尾联写司马相如执戟而文名远播,反衬了自己的不幸,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首联“忽忽常无思,秋来自鲜欢”,写自己心境之烦躁不安。“忽忽”指心情焦躁,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常无思”是说经常没有思想活动,“自鲜欢”则是说只有秋天的到来才能带来一点新鲜的喜悦。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秋天的喜悦之情。
颔联“祗缘安薄命,不敢贱微官”,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处境。“祗缘”表示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或缘分,“安薄命”是指命运多舛,“不敢贱微官”则是说因为命运多舛,所以不敢轻视自己的官职。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己的要求。
颈联“夜永清觞浅,天寒紫褐宽”,描写了夜晚的情景和自己饮酒的情景。“夜永”指夜晚很长,“清觞”是指清澈的酒杯,“浅”则表示酒已喝得很浅;“天寒”指的是天气寒冷,“紫褐宽”则是指衣服的颜色变宽。这一联通过描绘夜晚、酒杯、天色和衣服的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冷清的氛围。
尾联“子云方执戟,奇字与谁看”,则是以司马相如为例来反衬自己的不幸。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曾经担任过皇帝的近侍,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文人墨客。他的才华横溢,文名远播。这里的“方执戟”指的是正在握有武器的意思,暗示自己的处境并不如司马相如那样风光;“奇字”指的是他的书法作品,“与谁看”则表明没有人能看懂他的书法作品。这一句通过对比司马相如的辉煌和自己的落魄,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描绘和对司马相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无奈和失意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