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卓若人,作政界大老,推学界功臣,何期方辟蓁芜,手斧未停,竟速置邮骑箕尾;
嗟嗟来者,读岘山泪碑,痛泰山梁木,尚忆不遗葑菲,心香共炷,权借道院吊英魂。
【注释】:
卓卓 :形容人高峻挺拔。
作政界大老 :担任政府要职。
学界功臣 :在学术上做出巨大贡献。
方辟蓁芜 :刚刚开辟荒地,清除杂草。
手斧未停 :用斧子砍伐树木。
竟 :竟然。
置邮骑箕尾 :置邮亭于马尾巴。指为官清廉。
岘山泪碑 :岘山有晋代羊枯的墓,后人刻诗吊唁其忠烈之情。
岱岳梁木 :泰山是帝王封禅的地方,这里指皇帝。
葑菲 :小草。
心香 :《法华经》卷七说:“如来以无边身及无边眼入诸众生心中,皆悉平等。”心香即佛性。
道院 :佛教寺院。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由对死者的悼念而引发出的对死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死者生前所作所为的颂扬之意。
上联“卓卓若人,作政界大老,推学界功臣”,说的是张百熙先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在政治和学术界都有卓越的成就。他曾任清朝学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他的思想和行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下联“方辟蓁芜,手斧未停,竟速置邮骑箕尾”,则是对他生前所作所为的赞美。张百熙先生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他的事业就像开垦荒地一样,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到底。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一直在砍伐着阻碍前进的荆棘和杂草,直到最后一刻还在不停地工作。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认识他的人,也让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上联中的“手斧未停”和下联中的“置邮骑箕尾”都是用来形容张百熙先生的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从未有过半途而废的情况。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也让后人对他充满了敬仰之情。
读岘山泪碑,痛岱岳梁木,尚忆不遗葑菲,心香共炷,权借道院吊英魂。”这几句是对张百熙先生一生所作所为的颂扬。张百熙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而奋斗,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从未有过半途而废的情况。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后人,也让后人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