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草树绿参差,鹊岸曾经百万师。
击柝赭圻完内缮,飞艟贵口策前麾。
矶巉乍讶霜戈列,浪激犹疑画角吹。
四海于今烽焰静,瑞云千里望无涯。

【注释】

江头:江边。参差: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样子。鹊岸:鹊桥。鹊桥是神话传说中的银河之渡,也泛指桥梁。曾经:过去。百万师:大军。击柝(tuò):敲打更鼓报时。赭圻(zhěi):赭山的南坡。赭山是地名,在今安徽芜湖附近。完内缮:修整城墙。飞艟(chōng)贵口:战船名。前麾:指挥船。矶巉(qiān chán):岩石险峻的崖壁。乍讶:突然觉得。霜戈列:如霜雪般的兵器排列整齐。浪激犹疑:波浪冲击仍使人怀疑。烽焰:烽火,这里指战旗。瑞云:祥云。无涯:无边无际。

【赏析】

《鹊江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咏史抒写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愿望。

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韵,押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首句“江头草树绿参差”,起兴,为后文写战争作衬托。“江头”二字点明地点。“草树”二字总括了下文的“百万师”和各种景物,“绿参差”三字既描写了江头草树的颜色,又暗示了江头的环境气氛。

第二句“鹊岸曾经百万师”,承上启下,交代了江头的环境气氛与历史背景。“鹊岸”,即鹊桥,是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百万师”指大军。“曾经”二字表明此地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

第三、四句“击柝赭圻完内缮,飞艟贵口策前麾”,写战争带来的破坏及战后的修复工作。《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率军渡过长江,至垓下,被汉兵围困于京索之间,夜间用击柝(敲更夫铜钲)报时辰以安眠;项羽的军队在赭圻一带修修补补,加固城墙,准备作战。“飞艟”即战船,这里指的是“贵口”号战船。“策前麾”是指指挥军队。“幡然改观”四字写出了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战后的修复工作。

第五、六句“矶巉乍讶霜戈列,浪激犹疑画角吹”写战后的自然景象。“矶巉”指山崖陡峭之处,此指长江两岸。“乍讶”意为忽然觉得,“浪激犹疑”意思是波浪冲击还使人怀疑是否还有战事。“霜戈”、“画角”都是古代兵器,这里代指军队或战马。“乍讶”“犹疑”二词,不仅写出了战后江边的自然景色,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战争给自然带来破坏的感叹。“霜戈列”一句暗含着战争结束,但并未完全平静的意思。“浪激犹疑”二句,则进一步写出了战后江边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出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人们还不能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四海于今烽焰静,瑞云千里望无涯”,是全诗的收束之笔,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从对过去的回顾过渡到对未来的展望。“四海”指全国各地。“烽焰”是古人用来报警的烟火信号。“静”字表明战争已经结束,天下太平。“瑞云”是祥云,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这里指的是和平的景象。“无涯”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和平的景象的美好程度。这两句是说如今天下太平,和平的景象遍布大地。诗人把希望寄托在和平的景象上,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