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荒烟翳夕阳,为听笳鼓转思乡。
夜寒如坐黄沙月,烛暖能销碧瓦霜。
良友晓来犹对酒,榜人门外早催装。
云浮天地同羁泊,又逐江头雁几行。

【注释】:

六代:指东晋、宋、齐、梁、陈五朝。荒烟:指国破家亡的景象。翳夕阳:掩映在夕阳之中。笳鼓:即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转思乡:因听胡笳而怀念故乡。黄沙月:形容夜晚的沙漠。碧瓦霜:形容冬夜的寒气。良友:好朋友。晓来:早晨。榜人:船夫。催装:催人上船出发。云浮:像浮云一样浮动。天地同羁泊:天地之间都是飘泊不定。又逐江头雁几行:像飞过的大雁一样,又有几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友人在寺庙中观剧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首句“六代荒烟翳夕阳”,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在六朝时代(公元164年-589年)的末年,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一片荒芜的景象。诗人以荒凉之境映衬着斜阳,将时光拉回到过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那份沧桑与沉痛。

“为听笳鼓转思乡”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因听到胡笳之声而心生乡愁。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这句诗既点明了观看戏剧的内容,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夜寒如坐黄沙月,烛暖能销碧瓦霜”则是对观剧时环境的具体描写。诗人用“黄沙月”来形容夜色中的沙漠,给人以荒凉之感;而“烛暖”则让人感受到了温暖的氛围。这里的“碧瓦霜”指的是冬天的寒气,但因为有了蜡烛的温暖,反而能够消除这种寒意。这句诗巧妙地将观剧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四句“良友晓来犹对酒,榜人门外早催装”则是对人物的刻画。诗人描述了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的情景,以及船夫催促乘客上船的场景。这里的“榜人”指的是船上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安排乘客上船。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世态。

最后一句“云浮天地同羁泊,又逐江头雁几行”是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对天地之间的漂泊感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将观剧时的心境与江边大雁的景象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既是对前文内容的呼应,也是对整首诗歌主旨的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绘观剧时的环境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人物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