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汉水,日落岘山西。
我自城东来,青旗绕大堤。
萧然何所有,芳草空萋萋。
【注释】
①丁丑:即天启四年。②城东:指汉阳。③萧然:冷落的样子。④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⑤大堤:指长堤。⑥汉水:指汉水一带。⑦岘山:在襄阳县西北,一名樊山,又名樊垒、樊池山,为古代楚国的名胜地。
【赏析】
《荆襄杂诗九首》是明代诗人王夫之的作品,此为其第四首。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赏汉江长堤时所见的景物和所感受到的心情。首四句写景叙事,中间六句抒情,末二句议论。全诗情景结合,虚实相生,语言流畅自然,风格沉郁雄壮,富有哲理意味。
前四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浩荡吹过万里长堤,夕阳西坠在襄阳城的西边。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大好春光图,也是诗人游历襄樊时的感受。“春风”与“日落”,是时间上的对照;“汉水”与“岘山”,则是空间上的对应。诗人站在长堤上眺望汉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豪情逸兴。
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慨:自己从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来到这里,看到长堤之上旗帜猎猎,一派热闹景象。然而,面对这萧疏冷落的景色,诗人不禁感到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他想到自己来到此地,也像那芳草一样,被人们弃置一旁。
整首诗以“春风吹”起笔,然后以“日落”收结,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全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感情深沉。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樊垒”“樊池山”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名,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具历史感,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