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赖名山藏,山向古书觏。
禹贡逮尔雅,桑钦亦传授。
岳镇若非书,其名久舛谬。
我昔立书藏,钱塘置灵鹫。
兹复来江南,焦山藏新构。
焦山本谯山,人罕识其旧。
于诗见江淹,于典稽杜佑。
楼倚椒山祠,正气充宇宙。
周汉二鼎间,常有海云覆。
鹤铭残字多,编列签厨富。
万卷压江涛,千函寄烟岫。
付与诗僧收,何异长恩守。
况是仁者静,山寿书亦寿。
千载传其人,更有史迁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在丁柏川观察、方静也茂才和焦山僧共同立书藏之后所作。诗中描绘了书藏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书赖名山藏,山向古书觏。——书籍依赖于名山来收藏,而名山则向古书展现其风采。
  2. 禹贡逮尔雅,桑钦亦传授。——大禹的《禹贡》和贾公彦的《尔雅》都有传授之文。
  3. 岳镇若非书,其名久舛谬。——岳镇如果不是书籍的载体,那么它的名字就很久远且不正确了。
  4. 我昔立书藏,钱塘置灵鹫。——我过去立书藏于钱塘,将灵鹫峰作为藏书之所。
  5. 兹复来江南,焦山藏新构。——这次来到江南,再次在焦山建立新的书藏。
  6. 焦山本谯山,人罕识其旧。——焦山原本是谯山,人们很少了解它的旧貌。
  7. 于诗见江淹,于典稽杜佑。——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江淹,从典故中可以查到杜佑。
  8. 楼倚椒山祠,正气充宇宙。——楼阁依傍着椒山祠,正气充满宇宙。
  9. 周汉二鼎间,常有海云覆。——周朝、汉朝的鼎之间,常常有海云覆盖。
  10. 鹤铭残字多,编列签厨富。——鹤铭的残字很多,编列在签厨里很丰富。
  11. 万卷压江涛,千函寄烟岫。——万卷书籍被压在江涛之下,千函图书寄存在烟雾缭绕的山峰之间。
  12. 付与诗僧收,何异长恩守。——把这些书籍交给诗僧保管,这难道不是一种长久的恩赐吗?
  13. 况是仁者静,山寿书亦寿。——何况是仁德之人保持宁静,山的寿命和书籍的寿命也会长久。
  14. 千载传其人,更有史迁副。——一千年内会传颂此人的事迹,还有司马迁作注以辅助说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焦山书藏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诗中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仁德之人与文化传承的赞美之情,强调了文化传承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江涛”、“烟岫”等自然景观,以及“周汉二鼎间”、“鹤铭残字多”等历史文化元素,都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