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暝月渐明,碧云复微合。
暗影抱青城,遥情识孤塔。
徘徊松树闲,花阴更丛杂。
归来话西窗,高眠接禅榻。
清梦夫如何,绕林定三匝。

诗句解释

1 寒食日偕朱野云游万柳堂夜宿寺中清明日复看花柳 其二 (辛未)

  • 寒食节与朱野云一同出游,在万柳堂过夜;清明节时再次观看花柳。这里的“辛未”可能是指诗人的生辰年。
  • “出游”和“夜宿”表明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而“复看花柳”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
  •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与朋友一同赏花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1. 薄暝月渐明,碧云复微合。
  • “薄暝”表示天色逐渐变暗,“月渐明”则说明月亮开始明亮起来。这里的“月”字不仅指月亮,还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碧云”指的是天空中的白云,“复微合”则表示白云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色。这里用“碧”来形容白云的颜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通过这句诗,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为后续的诗意铺垫了基础。
  1. 暗影抱青城,遥情识孤塔。
  • “暗影抱青城”形容月光下青城的轮廓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形象地展现了青城山的独特风貌。
  • “遥情识孤塔”则是说远处的孤塔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孤独而高远的感觉。这里的“孤塔”既是一种实景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 这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于孤独人生的感慨。
  1. 徘徊松树闲,花阴更丛杂。
  • “徘徊松树闲”描述了诗人在松树之间悠闲地徘徊,这种场景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 “花阴更丛杂”则进一步描绘了花影交错、繁茂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这句诗通过对光影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愉悦。
  • 整句诗通过“徘徊”、“闲”等词汇,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1. 归来话西窗,高眠接禅榻。
  • “归来话西窗”意味着诗人回到西窗之下休息,与友人分享白天的经历和感受。这里的“西窗”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居所,也象征着一种休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高眠接禅榻”则描绘了诗人在禅榻上安眠的场景,这种静坐冥想的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尊重和向往。
  • 整句诗通过“归来”、“高眠”等词汇,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1. 清梦夫如何,绕林定三匝。
  • “清梦夫如何”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感受到的清新与宁静,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绕林定三匝”则是说诗人在梦中围绕树林转了一圈,形象地展现了梦境的魅力和神秘感。
  • 这句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图,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从“寒食日偕朱野云游万柳堂夜宿寺中清明节日复看花柳”可以看出,诗人与朋友一起出游赏花,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而“薄暝月渐明,碧云复微合”两句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暗影抱青城,遥情识孤塔”两句通过对青城山和孤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孤独人生的感慨。而“徘徊松树闲,花阴更丛杂”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以及花影交错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归来话西窗,高眠接禅榻”则回到了诗人的现实生活,通过与友人共话和安寝于禅榻的场景,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