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园月境幽,登台境更辟。
梅月守静虚,云山廊清白。
我见王辋川,近腊爱月夕。
我见苏东坡,月影玩竹柏。
我无裴与张,但与月主客。
后之视今者,或如今视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情感倾向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理解分析作答,最后组织答案,注意字数限制。

“月夜游园(己丑)”,己丑年为宋代天圣四年(1026)。作者在这一年登进士第。此诗应是在宋真宗景祐元年(1034),作者任太常博士时创作的。

“夜园月境幽,登台境更辟。”这两句是说月夜中花园景色幽深迷离,登上高台视野就开阔起来。“夜园”与“登台”互文见义,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梅月守静虚,云山廊清白。”这两句是说月光下梅花盛开,显得格外静谧空灵;云雾缭绕的群山,廊屋亭台,一片洁白。这两句描写了夜晚的园林美景,突出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喜爱。

“我见王辋川,近腊爱月夕。”这两句是说作者曾经见到过王维的《画》,在腊月的时候喜欢观赏月亮。“王辋川”指王维,唐代著名画家和诗人,字摩诘,京兆人,官至尚书右丞。“王辋川”是作者的自喻,表明自己是一个喜好书画艺术、喜爱自然美景的人。

“我见苏东坡,月影玩竹柏。”“苏东坡”指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月影”指明月的光影。“竹柏”即竹子与柏树,常用来形容高洁的品质。这两句是说作者曾看见苏轼在欣赏明月下的竹柏。

“我无裴与张,但与月主客。”这两句是说作者没有像裴迪、张旭一样的友人,只能以赏月为伴。“裴”指裴迪,唐代诗人,字洪亮,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任国子监主簿。《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张”指张旭,唐朝大书法家,善草书,世称张颠。这两句是说自己没有像裴迪、张旭那样的好友,只好以赏月为伴。

“后之视今者,或如今视昔。”这两句是说后世的后人看待今天的人就像看待过去的古人一样。“视昔”指看待从前的人,“视今”指看待现在的人。这两句是说后世的后人看待今天的人就像看待从前的古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月夜登楼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热爱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孤寂落寞之感。

首联点出时间是“夜”,地点是“月下”,写出了诗人赏月的环境。“园”字写出了诗人的居所位置,也是诗人赏月之地。

颔联通过写诗人看到的景色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守静虚”、“清白”写出了月光的纯净之美。

颈联直接写到诗人的所见所感。“见王”、“见苏”都是诗人所见之人。“王”、“苏”都是当时的大文豪。

尾联由写月转入议论。“我无裴、张”是说诗人没有朋友可以共同饮酒畅谈,只能独自赏月。“后之视今者,或如今视昔”是说后人看待今日的人就像看待过去的人一样。这是作者的感慨之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