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楼前多竹树,旧是诗人读书处。
瀛洲亭上看花来,偏我来时君又去。
君去正见江南春,韦杜东风不相遇。
记恋城南三宿住,两树藤花小琴坞。
诗句原文:
吴山楼前多竹树,旧是诗人读书处。
瀛洲亭上看花来,偏我来时君又去。
君去正见江南春,韦杜东风不相遇。
记恋城南三宿住,两树藤花小琴坞。
注释解析:
- 吴山楼 - 位于杭州,是古代文人墨客常聚的地方,象征着文人雅集之地。
- 竹树 - 形容环境清幽、宜人,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读书和创作氛围。
- 瀛洲亭 - 一个观赏美景的场所,诗人在此赏花,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 花来 - 指花开时节,通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君又去 - 表示诗人在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 韦杜东风 - 指的是韦道静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人,他们因遭遇不同的风向变化而未能相见。
- 城南三宿 - 表达了诗人对京城(今北京)城南区域的怀念,可能因公务而不得不离开此地并在那里短暂停留。
- 藤花小琴坞 - 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藤萝缠绕的小山丘上,开满了鲜花。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杭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屠琴坞先生作为地方官员在京城米市胡同的生活片段。诗中既有对美好环境的赞美,如“吴山楼前多竹树”和“瀛洲亭上看花来”,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特别是“君又去”一句,反映了离别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命运的关切。此外,诗人通过提及“韦杜东风不相遇”,巧妙地借用历史上两位著名诗人的名字,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厚度和情感深度。最后一句“两树藤花小琴坞”则以宁静的画面收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平静。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赞赏,展现了屠琴坞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