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愚未学繇与羲,唐陵宋阁多然疑。
但曾手摹十石鼓,刻画史籀夸汧岐。
下此秦碑立泰岱,石刻明白丞相斯。
延熹蔡郭华岳庙,江都皇象神谶碑。
近代数碑次第毁,一𥿄在世惊神奇。
定武各石欧褚耳,数十本尚谈姜夔。
三碑真迹下一等,况是秦汉三国时。
古人笔法入石理,何尝楮墨差豪釐。
吾斋积古见三绝,访古者至皆嗟咨。
客曰是宜并摹勒,一日不刻人嫌迟。
江南市石北湖去,九龙冈上吾家祠。
雪锋吴氏善篆隶,奏刀砉騞亲磨治。
浅深完缺尽相肖,登登林下鸣毡槌。
十夫扶起鼎足立,桓楹并视平不欹。
岩岩疑嶷双岳色,苍崖翠壁交陆离。
建业古气尽销铄,秣陵一抹无嫌卑。
甘泉山色隔湖见,朝岚浮动青松枝。
西汉殿石我手获,坟坛可配鲁祝其。
麓台画巳百年久,林屋岂为我图之。
【注释】
吾:我,作者自称。愚:愚蠢。繇(yóu):古代的一种字体。羲:指周时的石鼓文,相传是孔子所书,用篆字写成。唐陵:唐代帝王的陵墓。宋阁:宋代帝王的陵墓。然疑:令人怀疑。手摹:亲手临摹。十石鼓:石鼓文刻于石,故称。刻画:指石鼓文的文字。史籀(shǐ xiù):秦朝书法家,以小篆著名。夸:夸耀。汧(qiān)岐: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北,春秋时为秦国属国。下此:次于此。秦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下令立石碑,刻记其功德。泰岱:泰山之东。石刻:指石碑上的文字。明白:清楚。丞相:汉初萧何主持修建未央宫,建安二十五年(220)汉献帝禅位于魏王曹丕,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斯:即斯文,指汉文帝、景帝时代。《延熹》、《蔡郭》,东汉末年蔡邕和郭林宗等人作《汉颂》歌颂光武中兴。华岳庙:华山下的祭祀庙。江都皇象神谶碑:三国时吴国的孙权曾刻“皇象神谶”碑,在今江苏南京钟山。次第:一个接着一个。一𥿄(lǎn)在世:活着。在世:活在世上。惊神奇:令人惊叹不已。定武:汉代石刻艺术的代表。欧褚(chǔ):指东汉时期的石刻名家欧冶子和褚遂良,二人都是书法大家。真迹:原物。下一等:最上等。秦汉三国时期: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316年之间这段历史时期。古人:指古代书法家。笔法:写字的方法。入石理(rì):刻进石头里。差豪釐(háo ché):相差一点。楮(chǔ)墨:纸张和墨,泛指书写工具。古人:指古代书法家。三绝:指书法史上的三个高峰,一是汉隶,二是晋楷,三是唐草。秦汉三国时:指秦汉时期或三国时期,具体是指哪个朝代不详。秦汉三国时期:指秦汉时期或三国时期,具体是指哪个朝代不详。古人笔法:指古代书法家的笔法。入石理:刻进石头里。何尝:何曾。差毫:相差一点点。楮墨:纸张和墨,泛指书写工具。笔法:写字的方法。入石理:刻进石头里。差豪釐:相差一点点。吾斋:我的书房。积古见三绝:积累了很多古代书法作品。三绝:指书法史上的三个高峰,一是汉隶,二是晋楷,三是唐草。江南市石北湖去:江南地区有卖石料的地方,北湖去是靠近北湖的地方。九龙冈上吾家祠:我家祠堂建在九龙冈上。雪锋吴氏善篆隶:指吴氏家族擅长篆刻和隶书。奏刀:雕刻刀。砉騞(huò xū):形容声音悠扬而悦耳。亲磨治:亲自研磨刻制。浅深:深浅。完缺:完整与残缺。尽相肖:非常相似。登登:连续不断的样子。林下:树林下面。鸣毡槌(chuí):敲击木槌。十夫:十个劳动力。鼎足立:像鼎那样三足并立。桓楹(qiáng yíng):门框上承横梁的两根立柱。平不欹(qī):平衡而不倾斜。岩岩:高峻的样子。疑嶷(yí):高远的样子。双岳色:双峰如画的山色。苍崖:青翠的山崖。交陆离:交错纵横的样子。建业:建康,今江苏南京。古气:古代的气势。销铄(xiāo shú):销蚀消融的意思。甘泉山色:甘泉山的景色。隔湖见:隔着湖水看见。朝岚:早晨的雾气。浮动:飘荡。青松枝:青色的松树枝条。西汉殿石:汉代帝王的宫殿石碑,这里泛指汉代的石碑。我手获:我的手中得到了。坟坛:墓地。可配:能够匹配得上,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鲁祝其:鲁国的祝史,这里指汉代的鲁恭侯,他曾任鲁国太祝,善于辞令。《麓台画》:麓台的绘画。百年久:一百年了。林屋:山林小屋。岂为我图之:难道是为了我绘制的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北湖后的观感,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对所见的北湖石刻艺术进行评价和总结。诗中不仅赞美了北湖地区的石刻艺术,还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首联“吾愚未学繇与羲,唐陵宋阁多然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艺不深的自嘲,同时也对北湖地区的石刻艺术表示赞赏。颔联“但曾手摹十石鼓,刻画史籀夸汧岐”则是诗人对所见石鼓文的描写和赞美,强调了石鼓文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颈联“下此秦碑立泰岱,石刻明白丞相斯”则进一步强调了汉魏时期石刻艺术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之情。尾联“客曰是宜并摹勒,一日不刻人嫌迟”则是诗人对石刻创作的思考和期待,表达了对完美作品的追求和对未来创作成果的信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作者对北湖地区石刻艺术的赞美和敬仰,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