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列仙传,终不见一仙。
惟有一卷书,可以千百年。
前贤具精魄,亦复待后贤。
访之苟不力,变没随云烟。
吾读古蓺略,中心每拳拳。
何君涉九流,咨询在古编。
足迹陈谒者,腹笥边孝先。
拟之于道家,亦是葛稚川。
我昔校天禄,直阁兼文渊。
稽古中秘书,犹恐有佚焉。
四库所未收,民间尚流传。
问俟曹仓开,索待海舶旋。
或以一瓻借,或以青藜然。
或在晋隋后,或在元宋前。
何君为我行,时泛贯月船。
写进六十部,恩赉下木天。
再访再写进,屡得翰墨缘。
副墨亦可诵,我或储琅嬛。
何君绘此图,志学何精研。
昔日求金石,雅意同清坚。
灵隐置书藏,更扣西湖舷。
万卷能常存,即是古偓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作品,名为《题何梦华上舍访书图》。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释义:

  1. 遍访列仙传,终不见一仙。
  • 遍访:广泛地寻找。
  • 列仙传:指各种仙人传记或故事集。
  • 终不见:最终没有见到。
  • 仙:这里指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
  1. 惟有一卷书,可以千百年。
  • 惟:只有。
  • 卷书:书籍卷轴。
  • 可以:能够。
  • 千百年:很长时间。
  1. 前贤具精魄,亦复待后贤。
  • 前贤:先前的贤人或圣人。
  • 具精魄:具有高尚的精神和魂魄。
  • 亦复:也。
  • 待:期望。
  1. 访之苟不力,变没随云烟。
  • 访之:寻求或拜访。
  • 苟:如果。
  • 不力:缺乏努力。
  • 变没:(事物)消失、灭亡。
  1. 吾读古蓺略,中心每拳拳。
  • 古蓺略:古代的书籍或学问。
  • 中心:内心,指对知识的追求。
  • 拳拳:诚恳、恳切的样子。
  1. 何君涉九流,咨询在古编。
  • 何君:何梦华,作者的朋友。
  • 九流:古代的九种学术流派。
  • 咨询:寻求意见或询问。
  • 古编:古书或古籍。
  1. 足迹陈谒者,腹笥边孝先。
  • 足迹:行走的痕迹,比喻所到之处。
  • 陈谒者:访问者,求教的人。
  • 腹笥:形容人的胸怀或学识丰富。
  • 边孝先:边韶(?—208),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著称。
  1. 拟之于道家,亦是葛稚川。
  • 拟之:比拟、比较。
  • 道家:指道家学派,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 葛稚川:葛洪(约283年—363年),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著有《抱朴子》等作品。
  1. 我昔校天禄,直阁兼文渊。
  • 校:学习,研究。
  • 天禄:古代皇家图书馆,此处代指学习之地。
  • 直阁:负责藏书的官员。
  • 文渊:指文献渊博。
  1. 稽古中秘书,犹恐有佚焉。
  • 稽古:研究古代的事物。
  • 中秘书:古代国家藏书库中的珍贵文献。
  • 佚:失传,遗失。
  1. 四库所未收,民间尚流传。
  • 四库: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综合性丛书,包括《四库全书》。
  • 未收:未能收入。
  • 民间:指普通百姓或民间流传。
  1. 问俟曹仓开,索待海舶旋。
  • 候:等待。
  • 曹仓:古代仓库名,此处代指仓库。
  • 旋:归来。
  1. 或以一瓻借,或以青藜然。
  • 瓻:古代容量单位,一斗合十升为一瓻。
  • 青藜:青色的藜草灯,泛指灯光微弱的读书场所。
  • 然:明亮的样子。
  1. 或在晋隋后,或在元宋前。
  • 晋隋:即晋朝与隋朝,分别指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
  • 元宋:即宋朝与元朝,分别指两宋时期和元代。
  1. 何君为我行,时泛贯月船。
  • 时泛:时常乘坐。
  • 贯月船:传说中能穿越月亮的船。
  1. 写进六十部,恩赉下木天。
  • 写进:编写成册并流传。
  • 恩赉:给予恩惠和奖赏,此处指皇帝的赏赐。
  • 木天:古代一种祭祀用的礼器,此处指帝王之威仪。
  1. 再访再写进,屡得翰墨缘。
  • 再访:再次访问。
  • 翰墨:指书写用的笔墨。
  • 缘:机缘、因由。
  1. 副墨亦可诵,我或储琅嬛。
  • 副墨:备用的墨迹。
  • 诵:诵读。
  • 琅嬛:传说中的仙岛,多用于比喻美好的地方。
  1. 何君绘此图,志学何精研。
  • 绘此图:绘制这幅画。
  • 志学:立志学习,专攻某一领域。
  • 精研:深入研究。
  1. 昔日求金石,雅意同清坚。
  • 金石:指金属和石头,常用以比喻贵重的物品。
  • 雅意:高雅的志向或情趣。
  • 清坚:清新坚定,这里可能指的是金石之声清脆而坚定。
  1. 灵隐置书藏,更扣西湖舷。
  •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
  • 书藏:书籍收藏。
  • 扣:敲击,此处指阅读、研究之意。
  • 西湖舷:西湖的岸边。
  1. 万卷能常存,即是古偓佺。
  • 偓佺:即庾信(约513年-581年),南朝梁代诗人,字子山。
  • 万卷:大量书籍。
  • 常存:永久保存。
  1. 赏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珍视之情。通过描绘何梦华上舍访书图的场景,展现了古人求学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