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闽天接燧烽,大星如斗坠残冬。
一生精气乘箕尾,百战功名称鼎钟。
死后人知真尽命,生前帝许得崇封。
至尊震悼廷臣哭,早有孤忠动九重。
谁遣孙恩剩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
远探蛟穴五千里,苦历鲸波二十年。
隔岁过门皆不入,乘潮彻夜每无眠。
雅之若与牢之合,早见澎台缚水仙。
六载相依作弟兄,节楼风雨共筹兵。
手中曾击千舟盗,海上如连万里城。
绝吭原知关气数,寄牙早已断归情。
谁怜伯道终无子,好与恩勤待馆甥。
甬上重来特建祠,旧时部曲竟依谁。
铃辕月泠将军树,泮水苔深叔子碑。
如此致身真不恨,为何赍志也休疑。
麦城久合关家谶,仿佛英风满庙旗。
戊辰五月,我办贼至宁波,为前提督壮烈伯李忠毅公建昭忠祠哭祭之。
【注释】戊辰: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五月:指农历五月。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浙江总督姚启圣的府第甬上重建李忠毅公祠时所作。李忠毅公名李率泰,字贞素,号壮烈伯,福建晋江人。清军入关后,随明将张煌言起兵抗清。康熙初,以战功累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因失察庄胤禛谋反案被革职。次年(1714)病死,追赠太子太保、左都督,谥忠毅。
粤海闽天接燧烽,大星如斗坠残冬。
【注释】粤海:广东沿海。闽天:福建沿海地区。燧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指战事。大星:北斗七星。
【赏析】诗的首句写诗人抵达宁波时,看到广东、福建一带烽火连天,战事不断。次句写北斗七星坠落,象征李忠毅公英勇殉国。
一生精气乘箕尾,百战功名称鼎钟。
【注释】箕尾:二十八宿之一,属北方玄武七宿。
【赏析】诗人用“一生精气”比喻李忠毅公一生的精力和志向,而“箕尾”则象征着他的英明和远见。
死后人知真尽命,生前帝许得崇封。
【注释】帝:指朝廷。崇封:给予更高的封号。
【赏析】李忠毅公虽然去世,但朝廷仍然记得他的贡献,给予了更高的封号。
至尊震悼廷臣哭,早有孤忠动九重。
【注释】至尊:皇帝。震悼:震惊哀悼。
【赏析】皇帝对李忠毅公的死感到非常震动和哀悼,朝廷大臣也为之痛哭流涕。
谁遣孙恩剩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
【注释】孙恩:东晋末农民起义领袖。余杭:今杭州附近地区。南天:泛指南方或南方的天空。
【赏析】诗人用“谁遣孙恩剩一船”来表达他对南明王朝的期望和希望。
远探蛟穴五千里,苦历鲸波二十年。
【注释】蛟穴:传说中蛟龙居住的地方。鲸波:大海中的波涛,这里指海上的风波。
【赏析】诗人用“远探蛟穴”和“苦历鲸波”来形象地描绘他航海探险的艰辛历程。
隔岁过门皆不入,乘潮彻夜每无眠。
【注释】隔岁:隔年的。过门:指拜访亲友。
【赏析】诗人用“隔岁过门皆不入”来表达他长时间在外奔波的辛苦和无奈。
雅之若与牢之合,早见澎台缚水仙。
【注释】雅之:指陈子龙。牢之:指郑鸿逵。澎台:即台湾,位于东海中。
【赏析】诗人用“若与牢之合”来比喻自己和陈子龙等人志同道合,而“早见澎台缚水仙”则是指他们有望收复失地,为国家带来荣誉。
六载相依作弟兄,节楼风雨共筹兵。
手中曾击千舟盗,海上如连万里城。
【注释】节楼:指军营中的高楼,用于瞭望敌情。
【赏析】诗人用“六载相依作弟兄”来表达他和陈子龙等人共同战斗、并肩作战的决心和友谊。
绝吭原知关气数,寄牙早已断归情。
【注释】绝吭:意为放弃抵抗。气数:天命。寄牙:指留下遗言。
【赏析】诗人用“绝吭原知关气数”来表达他对天命的认识和对战争的无奈。而“寄牙早已断归情”则是指他已经决心要为国家献出生命。
谁怜伯道终无子,好与恩勤待馆甥。
【注释】伯道:指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儿子诸葛瞻:“我死后,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所以这里的“伯道”指的是诸葛亮。馆甥:指收养义子。
【赏析】诗人用“谁怜伯道终无子”来表达对诸葛亮一生忠诚事业、却无后继之人的惋惜之情。而“好与恩勤待馆甥”则是指他愿意收养义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甬上重来特建祠,旧时部曲竟依谁。
铃辕月泠将军树,泮水苔深叔子碑。
【注释】甬上:即甬地,这里指宁波。部曲:军队中的下级军官和士兵。铃辕:指营门上的铜铃和木柱。月泠:指月光明亮。叔子:指孔子弟子颜回的字颜渊,这里指颜渊墓。泮水:指孔子讲学的泮宫,这里指孔庙。
【赏析】诗人用“甬上重来特建祠”来表达他对宁波李忠毅公祠重建的感慨和欣慰。而“旧时部曲竟依谁”则是指他的旧部们依然追随在他的身边。
如此致身真不恨,为何赍志也休疑。
麦城久合关家谶,仿佛英风满庙旗。
【注释】麦城:地名,位于湖北襄阳附近。关家谶:指历史上关公遭遇不幸的事件。关家谶:指历史上关公遭遇不幸的事件。
【赏析】诗人用“如此致身真不恨”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并不后悔的态度。而“为何赍志也休疑”则是指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定信念。最后两句则是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