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七十监夷门,卧内幸姬思父恩。
虎符擎出送公子,白首红颜同日死。
公子急走邯郸城,一椎击退咸阳兵。
平原夫人破颜笑,阿弟乃尔知侯嬴。
侯嬴究竟为何死,刎颈原非报公子。
蹈海仲连天下士,不肯帝秦同耻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名为《广王右丞夷门歌》。全诗如下:
老翁七十监夷门,卧内幸姬思父恩。
虎符擎出送公子,白首红颜同日死。
公子急走邯郸城,一椎击退咸阳兵。
平原夫人破颜笑,阿弟乃尔知侯嬴。
侯嬴究竟为何死,刎颈原非报公子。
蹈海仲连天下士,不肯帝秦同耻耳。
逐句解释:
- 老翁七十监夷门:描述了一位年已七十的老翁,在夷门这个地方担任看守工作。
- 卧内幸姬思父恩:指的是住在这位老翁卧室内的幸姬(可能是他的侍妾)思念老翁对其父的恩情。
- 虎符擎出送公子:老翁将代表他身份的虎符(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拿出来交给了公子,这可能意味着他即将离开或是被委以重任。
- 白首红颜同日死:形容老翁和他的妻子都是白发苍苍,但在同一天去世。这表达了他们的不幸和悲哀。
- 公子急走邯郸城:公子急忙离开了邯郸城,这里可能是指公子为了逃避某种困境而逃离。
- 一椎击退咸阳兵:公子使用一根槌子击退了来自咸阳的军队,这可能意味着公子具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
- 平原夫人破颜笑:平原夫人面带笑容,这可能是因为她看到公子成功击退了军队而感到欣慰。
- 阿弟乃尔知侯嬴:这里的“阿弟”可能是指公子的弟弟或其他亲近的人,“乃尔”表示如此,“知侯嬴”可能是指公子的弟弟或亲近的人知道或明白了侯嬴的价值。
- 侯嬴究竟为何死,刎颈原非报公子: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侯嬴死因的疑问,以及他认为侯嬴自杀并不是为了报答公子的背叛。
- 蹈海仲连天下士,不肯帝秦同耻耳:这里提到了仲连(即孟尝君),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名士,曾为燕国设计救赵,后逃亡至秦国受到重用。诗句表达了仲连宁愿选择蹈海而死也不愿意为秦国效力、与秦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个关于忠诚、背叛和勇气的故事。老翁七十岁却仍坚守职责,他的幸运妻子对他的怀念之情也让人感动。公子的行为虽然引起了争议,但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的英雄本色。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对于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邪恶行为的唾弃。整首诗歌充满了历史感和哲理意味,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