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译文】
巍峨的点苍山,苍翠可爱极了。
十九座山峰,每一座都像被螺黛染过一样。
两峰夹峙着一条溪流,十八条溪流是分界的界尺。
树林中矗立的佛塔,云雾缭绕遮掩了市集。
多么幸运能看到这样的山啊,心里眼里都感到十分快慰。
其一在于云,终年覆盖着叆叇。
有时云雾缠绕着山峰,不动就像盖住了山峰一样。
有时云雾束缚着山腰,飞白好像长条带子那样。
有时云雾在山间竞相升起,纷乱得好似擘开了絮丝碎屑。
四面山峰都没有云雾,唯独这云雾常年都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积雪最大。
冬春时雪花并不稀奇,六月里积雪也令人惊奇。
我来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夜里雪积在山岭背。
皑皑的积雪整天不融化,不怕太阳的晒热。
其一在于泉,山缝中分流出不同的小河。
清澈的水流汇入百桥,清冷的泉水漱响着鸣濑。
穿过城邑成为渠道和池塘,灌溉田地成为沟渠和水道。
家家户户都可以流觞,处处响起水碓的声音。
其一在洱海,向东望去云雾弥漫。
叶榆变成一片巨浸,南北两关隘险要。
洱海里必有千顷波涛,才与这山相衬相配。
湖光映出了月中的镜子,恰与屏山相辉映。
苍山屏障有百二十里,我来到这里坐在屏内边。
地因为高就寒冷,山在西边容易昏暗。
三天没有登上山顶,也足够领略到胜概。
唐宋诸诗人很少到这里边地。
【注释】:
点苍山:位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25千米处,因山上常有白云萦绕而得名。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境内,为四川省第二高峰,海拔3079米, 1940年设保护区,1982年起对外开放。
苍翠:青翠、深绿的样子;这里指点苍山的树木葱郁,色彩青翠。
极可爱:非常可爱。
平列:横陈排列。
染:染色。这里比喻山峰上的颜色。螺黛: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的一种青色颜料。
一峰一色,各具特色。这里说山峰颜色各异。
林樾:树荫,这里指山林间的树木枝叶。浮屠:梵语“佛陀”的译音,意为佛塔。
岚霭:指雾气,岚是山林间的雾气,霭是天空中的云雾。罩阛阓(kuǎnhuì):笼罩。这里指云雾弥漫遮盖市场。
何幸:多么幸运,幸事。见此:见到如此美好的景色。心目:心中、眼内。多所快: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云:指云彩。叆叇:浓密的云翳。
冠峰顶:把山峰顶端遮住了。镇:阻挡、遮蔽。
束山腰:将山腰围住。
争出岫(xiù):争先从山中露出来。纷:杂乱。
四山:周围四座山脉。无云:没有云彩。
独:只有。
其云常在:那云常常在。
雪:指山上的积雪。山顶雪最大:指山顶上的积雪最为厚重。
冬春雪未奇:冬天春天下的雪并不稀奇。六月白何怪:六月里的雪也并不奇怪。
九月中:九月里。
夜雪积岭背:夜晚山上的雪堆积在岭脊之上。
皑皑终日:洁白的积雪整整一天都没有融化。不畏秋阳晒:不怕秋季阳光的照射而融化。
其泉:指泉水。
归百桥:汇流入百桥。清泠(líng)漱:清凉的水声漱洗着流水的声音。
穿城为渠塘:穿过城池成为渠道和水塘。灌溉田地成为沟渠和水道:用来灌溉田地成为沟渠和水道。
流觞:古人行乐时以杯酌酒令行令,流觞即行觞,泛指宴饮作乐。这里指人们在山上饮酒赋诗。
碓(duí):捣米的石杵,亦指舂臼,引申为舂米之声。
海光开月镜:海水的光波如同打开的月亮之镜一般。
苍屏百廿里:苍山屏障有一百零二里宽。
地因高乃寒:因为地势高峻所以寒冷。
易晦:容易昏暗。
三宿未及登:三天都没有攀登至山顶。
亦足揽胜概:也足以欣赏到美丽的风光景色。
唐宋诸诗家:指唐代的诗人和宋代的诗人。罕到此:很少有人到达这里。边塞:边疆地区。
【赏析】
《住大理阅兵三日看点苍山》,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作者游大理点苍山的情景。全诗写景状物生动细致,富有诗意。前六句描绘了点苍山的秀丽景色,后六句写点苍山的奇异之处。
第一句点明题旨。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市西北25公里处,主峰太和峰海拔3100米。作者游览点苍山,意在赏景,但作者并未直接写自己观景的感受,而是从远眺点苍山开始:“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点苍山巍峨高大,青翠茂密,令人喜爱,这是作者的第一印象。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点苍山:“峨峨”二字,使人仿佛看到巍峨屹立的山峰。而“苍翠”二字,让人感受到青翠欲滴的生机。这两个字写出了点苍山的特色,也表达了作者对点苍山的喜爱之情。“苍翠”二字既形容点苍山青翠欲滴的生机,又暗含着点苍山的雄伟壮观。“极可爱”三个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点苍山的喜爱到了难以言表的地步。作者之所以如此喜欢点苍山,是因为“峨峨”二字写出了点苍山巍峨高大的特点,“苍翠”二字写出了点苍山青翠茂盛的生机,“极可爱”三个字则表达了作者对点苍山的喜爱之情。通过这三个词语的运用,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点苍山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点苍山的特色。点苍山有十九座山峰,每一座山峰都像被螺黛染过一样美丽动人。“苍翠”二字既形容了点苍山青翠茂盛的生机,又暗含着点苍山的雄伟壮观。而“极可爱”三个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点苍山的美丽喜爱之情。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点苍山的青翠生机和雄伟壮丽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点苍山的魅力所在。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了点苍山的美丽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继续描绘了点苍山的特色。两峰夹峙着一条溪流,十八条溪流是分界的界尺。“苍翠”二字既形容了点苍山青翠茂盛的生机,又暗含着点苍山的雄伟壮观。“极可爱”三个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点苍山的喜爱之情。通过这句话的叙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点苍山的自然景观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同时,这句话还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四句描绘了点苍山的云雾缭绕的景象。树林中矗立的佛塔,云雾缭绕遮掩了山峰,一动不动宛如守护者一样。“苍翠”二字既形容了点苍山青翠茂盛的生机,又暗含着点苍山的雄伟壮观。而“极可爱”三个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点苍山的喜爱之情。这句话通过描绘了点苍山的云雾缭绕景象,展现了点苍山的独特魅力和神奇之处。
第五句继续描绘了点苍山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而云雾束缚着山腰,飞白若长带,犹如飘动的长带一般。这句话通过描绘了点苍山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了点苍山的神秘莫测和变幻无常的特点。同时,这句话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惊叹和赞叹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六句描绘了点苍山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而云雾在山腰之间争先恐后地升起,纷乱得好似擘开了絮丝碎屑一般。这句话通过描绘了点苍山水雾弥漫的景象,展现了点苍山的独特魅力和神奇之处。同时,这句话还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惊叹和感慨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美好祝愿。
最后六句描述了洱海的壮美风光。洱海东望气沆瀣,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这三句话分别描绘了洱海的美丽风景和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使读者对洱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游记体诗歌,通过对点苍山美景的详细描写和描绘,展示了其雄伟壮观、青翠欲滴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