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复采菱,乃在湖之湄。
春水生菱叶,秋风摘菱丝。
芙蓉渺何所,隔水露筋祠。
注释:
珠湖草堂:作者在珠湖边建造的草堂。洪湖:指今江苏洪泽湖,因古时属扬州管辖,所以又称“扬子洪”。泛滥:洪水泛滥,淹没田地、房屋等。癸亥: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种,即天干之“癸”和地支之“亥”,共二十四位,为壬戌年。入觐:进京朝见皇帝。过扬州:路过扬州。尚未:还没有。有水患:没有遭受水灾。小住一夕:短暂停留一夜。分题八首:这是第七首,是其中之一。其:代词,指前面提及的“采菱复采菱”,即再次采摘菱叶。乃:就是。乃在湖之湄:就在湖边。
其七:这是第八首,即最后一首。秋:季节名,秋季。生:生长,长出。菱叶:菱科植物的叶子,也称菱角。秋风:秋季的风。摘菱丝:采摘菱茎上的嫩芽。
芙蓉:荷花。渺:遥远的样子。何所:何处?隔水:隔着水面。露筋祠:一种祭祀用的坛庙建筑,用草木枝条或土块垒成,上面插着一根粗大的木棍。筋:指草木枝条。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扬州期间的生活情景。诗人在采菱的时候,正值春水涌动,荷叶茂盛,秋风送爽,他采摘了菱丝,也采摘了莲花。而远处的芙蓉则显得渺茫,只能隔着水面去欣赏它。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和矛盾,如水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