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江淮间,昆冈为地轴。
井韩列雉堞,如泥塞函谷。
汉末之故城,当是濞所筑。
孙峻图寿春,将作曾亲督。
遗此一尺砖,薶在平山麓。
有文曰蜀师,匠者或师蜀。
永安及太康,蜀师吴所属。
广陵魏久据,不领孙氏牧。
惟五凤二年,钦为峻所蹙。
城城虽未成,一篑巳多覆。
残甓今尚存,吴志朗可读。
孙峻竖子耳,杀恪何其酷。
恪所不能城,峻也安能续。
扬城无降将,婴守每多戮。
哀此古瓴甋,屡受石与镞。
摩挲蜀师交,千年叹何速。
晋城久已芜,废池更乔木。
吾乡少古碑,得此汉砖足。
五凤当延熙,称汉遵纲目。
仙馆列八砖,照以雁镫烛。
刻烛或联吟,诗成受迫促。
清暇想李程,日光照如玉。
【注释】
吾乡:指作者的家乡,江淮之间。昆冈: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地轴:地理上的最高点。井韩:井陉(今河北井陉)和函谷关(今河南灵宝),是古代军事防御要地。雉堞:城楼、城墙上的短墙。泥塞:用泥封闭。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濞:指吴王刘濞,即孙峻所据之地是他在汉末时所筑。曾:曾经,指刘峻为寿春(今安徽寿县)太守期间。遗此一尺砖:留下这一片砖。薶在平山麓:埋藏在平山上。有文曰蜀师,匠者或师蜀:砖上有篆书铭文说是由蜀人制作的。匠者:制造这块砖的人,即工匠。或师蜀:有的工匠是蜀人。永安: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0—265年。太康:西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80—290年。五凤二年:西晋武帝咸宁五年。钦:指孙峻,他因与刘峻不和被刘峻所杀。图寿春:指孙峻曾率军攻占寿春,并在那里建立过临时政权。将作:主管建筑工作的官员。曾:曾经,指孙峻曾亲自督建。遗此一尺砖,薶在平山麓:这块砖遗留在平山上。薶:同“葬”,埋葬。平山:地名,具体地点不明。有文曰蜀师:上面刻有文字说是由蜀人制作。匠者或师蜀:有的工匠是蜀人。永安及太康:西晋永安年间和太康年间。蜀师吴所属:由蜀人制作的砖,是吴国制造的。广陵:今江苏扬州。魏:指魏国,三国时的魏国。久据: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孙氏牧:指东吴的统治。惟五凤元年,钦为峻所蹙:指晋朝的庾亮被孙峻逼迫而死。城城虽未成,一篑巳多覆:城墙虽然没有完全完成,但已经倒塌了太多。仞:古长度单位,十尺为一仞。篑:竹筐,盛土的器具。一篑巳多覆:已经倒了太多土。残甓:残缺不全的砖石。今尚存:现在还保存着。吴志朗可读:读《三国志吴志》,可以读到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孙峻竖子耳,杀恪何其酷:孙峻是一个小人,杀死诸葛恪是多么残酷啊。恪所不能城,峻也安能续:诸葛恪不能完成建造城池的任务,孙峻又怎么能接着完成呢?扬城:扬州城,今江苏扬州。降将:投降的将领。婴守:坚守城池。每多戮:经常被杀。哀此古瓴甋,屡受石与镞:感叹这些古砖,它们经受了无数次石头和箭矢的攻击。摩挲:抚摸,此处指抚摩。蜀师交:诸葛亮北伐时使用的兵符,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文物。千年叹何速:千百年来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癸亥年所作,即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诗中描述了自己家乡江淮之间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历史事件。
诗人开篇便提到了自己的家乡,也就是江淮地区,这是中国的一个地理位置,也是三国时代的一个重要地区。然后,诗人提到了昆仑山,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高远和神秘。井陉和函谷关则是古代军事防御要地,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之一。
诗人接下来描述了孙峻所占据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在他的父亲孙策死后,由他的哥哥孙坚的儿子孙策所打下的。孙峻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临时政权,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大部分生命。然而,这个政权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后来孙峻被刘峻所杀。
诗人讲述了自己家乡的历史。这里提到的“一尺砖”就是一块刻有文字的砖头,这块砖据说是由蜀人制作的。这里的蜀人是三国时代蜀国的人民,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族群。这块砖的存在,让诗人想到了当年的历史。这块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民的苦难。
诗人感慨万千。他认为自己的家乡虽然遭受了战乱,但是仍然保存着一些有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们能够回顾过去,了解历史。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些文物,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文物来了解历史,理解过去。
这首诗通过对家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