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好在诗书,高情属云岫。
峨峨粤台心,尽启南海秀。
层岩三叠成,古木百年茂。
堂开古木中,木让乃肯构。
堂前独宏敞,山海得奇觏。
堂后倚碧岑,清樾密云覆。
翳荟与繁柯,夹荫堂左右。
海月出黄昏,新凉满晴昼。
山水湛清华,动静验乐寿。
炳焉有文章,壮丽复沈厚。
山房在翠微,精舍颇不陋。
到此林更深,轩户殊气候。
最高结笠亭,望远又明透。
随山为缭垣,万绿围一囿。
堂房易于新,树石难此旧。
何由新耳目,还以古籍授。
乙酉春夏间,作者多次登临粤秀山,在学海堂休息。于是写下这首诗。
【注释】:
- 夙好在诗书:早有喜好(对诗和书的喜爱),夙好:早年爱好。
- 高情属云岫:高尚的情感寄托于高高的云中。
- 峨峨:形容山高大的样子。
- 尽启:完全开启。
- 层岩三叠成:层层岩石叠叠形成。
- 古木百年茂:古树长了一百年仍然茂盛。
- 堂开古木中:堂屋建在古树中间。
- 翳荟与繁柯,夹荫堂左右:树叶茂盛,遮蔽着堂屋的左右两边。
- 海月出黄昏,新凉满晴昼:海边的月亮在黄昏时升起,新凉爽的阳光洒满了晴朗的白天。
- 山水湛清华,动静验乐寿:山水清澈明洁,可以检验人的品德,动静皆宜,能够体现长寿。
- 炳焉有文章:这里“炳”是照耀、明亮的意思,有文章:指有才华,文章:这里指诗歌。
- 壮丽复沈厚:雄伟壮观又深沉厚重。
- 精舍颇不陋:虽然简陋但很有情趣。
- 轩户殊气候:门庭内外的气候变化很大。
- 最高结笠亭,望远又明透:最高的亭子顶上挂着雨帽,远望清晰明朗。
- 随山为缭垣,万绿围一囿:随山势修造围墙,四周被绿色的树木环绕着。
- 堂房易于新,树石难此旧:堂屋容易新建而树石不易恢复旧貌。
- 何由新耳目,还以古籍授:如何才能让世人了解新事物,就把这些书籍传授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粤秀山时的感怀之作。诗人从自己游赏粤秀山的经历出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古代建筑的欣赏。同时,他也通过游山的经历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活态度。
诗人在开头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和书法的热爱,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接着,他描述了粤秀山的自然景色以及其美丽之处,如“峨峨粤台心,尽启南海秀”等诗句,生动地刻画了粤秀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其宏伟壮丽之美。
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粤秀山的文化内涵。他在诗中提到:“层岩三叠成”,形象地描绘了粤秀山的地形特点;“古木百年茂”,则展示了粤秀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粤秀山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他写道:“山海得奇观”,意在表达粤秀山如同大海中的一颗明珠,其美景令人赞叹不已。“山房在翠微”,则是对粤秀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氛围进行了描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粤秀山美景的赞美,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自然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粤秀山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古人智慧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