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月圆几百回,何曾看月海上来。
也曾两度涉沧海,月黑水深云不开。
碣石南边无石处,再欲南行行不去。
楼船直跋岸根来,马足惊溅浪花驻。
东海苍茫月巳高,西海朦胧日初暮。
此时冬半暖如秋,碧海青天汗漫游。
万里绝无山碍目,三更况有月当头。
当头月照山头碣,海光如镜潮如雪。
今夜天空水亦澄,昔年气恶常侵月。
风伯曾令交阯平,水仙终在温州灭。
漫言清晏不扬波,一万犀军还荷戈。
月当盈处常愁缺,如此沧洲傲若何。

诗句释义与译文:

乙酉仲冬望日阅碣石镇水陆兵全海肃清夜看海月(乙酉)

我看月圆几百回,何曾看月海上来。

也曾两度涉沧海,月黑水深云不开。

碣石南边无石处,再欲南行行不去。

楼船直跋岸根来,马足惊溅浪花驻。

东海苍茫月巳高,西海朦胧日初暮。

此时冬半暖如秋,碧海青天汗漫游。

万里绝无山碍目,三更况有月当头。

当头月照山头碣,海光如镜潮如雪。

今夜天空水亦澄,昔年气恶常侵月。

风伯曾令交阯平,水仙终在温州灭。

漫言清晏不扬波,一万犀军还荷戈。

月当盈处常愁缺,如此沧洲傲若何。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乙酉:指的是具体的年份或纪日,乙酉为干支之一,此处可能用于纪日或纪年。
  • 仲冬:指农历的十二月,即冬季的中间月份。
  • 阅碣石镇:指的是巡视碣石镇的军事活动。
  • 水陆兵全海肃清:描述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对海域的全面控制。
  • 夜看海月:形容夜晚观赏海面上的月亮景色。
  • 东海苍茫月已高:描述东海的广阔和夜晚高挂的月亮。
  • 西海朦胧日初暮:描写西海天色渐晚的情景。
  • 冬半暖如秋:说明冬天的中段仍然温暖如同秋天。
  • 碧海青天汗漫游:形容海水清澈,天空湛蓝,使人感到舒适自在地在海边游玩。
  • 万里绝无山碍目:表示视线范围内没有山峰遮挡。
  • 三更况有月当头:强调在深夜时分,月光依然明亮照耀。
  • 风伯曾令交阯平:传说中风神曾使交趾地区变得和平。
  • 水仙终在温州灭:意味着传说中的水仙精灵最终被消灭于温州。
  • 清晏不扬波:形容天气晴朗时海面上没有波浪。
  • 一万犀军还荷戈:描述一万犀牛军队携带武器准备出征。
  • 月当盈处常愁缺:表达对满月时的思念和遗憾,担心月圆后会再次缺损。
  • 如此沧洲傲若何:表达了面对大海时的态度和情感,既自豪又感慨。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军事活动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自然环境的美好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海”“月”等词汇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使得整首诗既有丰富的意象,又富有哲理性的思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