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梦下天姥,馀情入吴越。
镜湖波逼山,石篑水搜窟。
飞梁驾重门,立柱抗高阙。
冷壁悟禅面,瘦峰露仙骨。
定役灵匠心,莫谢天机伐。
削成夏圭斧,奇拜米颠笏。
清风漱玲珑,澄潭倒崷崒。
红楼四月寒,乌舫一篙滑。
藤枝袅更长,蘋花香未歇。
胜境岂在多,览古兴超越。
缅想山阿人,沿流弄明月。

【译文】

飞梦下天姥,馀情入吴越。

镜湖波逼山,石篑水搜窟。

飞梁驾重门,立柱抗高阙。

冷壁悟禅面,瘦峰露仙骨。

定役灵匠心,莫谢天机伐。

削成夏圭斧,奇拜米颠笏。

清风漱玲珑,澄潭倒崷崒。

红楼四月寒,乌舫一篙滑。

藤枝袅更长,蘋花香未歇。

胜境岂在多,览古兴超越。

缅想山阿人,沿流弄明月。

【赏析】

《游山阴陶石篑读书处水石洞(戊午)》是明代王稚登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水石洞”的描绘,赞美了山水景色的优美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联“飞梦下天姥,馀情入吴越”,描述了诗人梦中飞升,来到天姥山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颔联“镜湖波逼山,石篑水搜窟”,描绘了镜湖周围的景色和石篑水的形态。通过对比,突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

颈联“飞梁驾重门,立柱抗高阙”,则进一步描绘了建筑的雄伟壮观。这里以飞梁和立柱为象征,展示了建筑的宏伟与壮丽。

尾联“冷壁悟禅面,瘦峰露仙骨”,则是对山水中的禅宗意象进行了描绘。这里通过比喻和暗示,将山水中的冷壁、瘦峰等元素与禅宗思想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水石洞”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诗人还通过引用古代文化元素,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