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苍之山应天符,粤惟群仙之所都。
轩皇既远洞天闭,何处尚有仙人闾。
我来茭岭叠足望,但见青峰万丈矗立东南隅。
是时仲春日已炙,阴岩起蛰蛟龙苏。
盘厓百里直到郡,触石巳见云合肤。
一日二日雷车驱,三日四日雨始濡。
春城夜听溜滂沛,北天昼看烟模糊。
遥知风门天井响飞瀑,溅起万斛光明珠。
穿林度樾散成雾,湿气冱结松千株。
棠溪管溪流并急,箭发不受山萦纡。
阳开阴闭复几日,此时真有群灵趋。
仙台福地不能到,谁来示我经与图。
却喜瓯江水新涨,石门山色迎川途。
我行写此示国瑚,有山不吟毋乃为腐儒。
这首诗的标题是《栝苍山雨歌示诸生端木国瑚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栝苍之山应天符,粤惟群仙之所都。
- “栝苍之山应天符”表示栝苍山与天地之间的某种联系或象征意义。
- “粤惟群仙之所都”表示这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强调了其神秘和尊贵。
- 轩皇既远洞天闭,何处尚有仙人闾。
- 这里的”轩皇”是指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
- “洞天闭”表示黄帝已经离开了人间,留下的只有人间。
- “仙人闾”表示在黄帝离开后,人间已经很少有仙人了。
- 我来茭岭叠足望,但见青峰万丈矗立东南隅。
- “茭岭”可能指地名或者山名,这里用来代表一个具体的地点。
- “叠足望”表示我站在那里,双脚并拢,仰望着这座山。
- “青峰万丈矗立东南隅”描述了那座山的特点,青峰高耸入云,位于东南方向。
- 是时仲春日已炙,阴岩起蛰蛟龙苏。
- “仲春”表示春天的中间时期,也就是春季的中间阶段。
- “日炙”表示太阳炽热,照射得很厉害。
- “阴岩起蛰蛟龙苏”表示阴冷的洞穴中的蛰虫被太阳的炙热唤醒,准备出来活动。
- 盘厓百里直到郡,触石巳见云合肤。
- “盘厓”表示环绕山峦。
- “百里”表示距离很远。
- “云合肤”表示云气覆盖了大地的表面。
- 一日二日雷车驱,三日四日雨始濡。
- “雷车驱”表示雷电开始驱赶天气。
- “濡”表示湿润。
- “三日四日雨始濡”表示经过三天四天,雨水才开始变得充分。
- 春城夜听溜滂沛,北天昼看烟模糊。
- “春城”可能指某个城市,或者是春天的景色。
- “溜滂沛”表示水流湍急,水声很大。
- “烟模糊”表示天空中的烟雾弥漫不清。
- 遥知风门天井响飞瀑,溅起万斛光明珠。
- “风门”可能是指某个自然景观的门或洞口。
- “天井”可能是指某个天然的井或井口。
- “飞瀑”表示瀑布飞流直下。
- “溅起万斛光明珠”表示水珠飞溅起来,像万斛珍珠一样闪耀发光。
- 穿林度樾散成雾,湿气冱结松千株。
- “穿林度樾”表示穿越树林,越过树木。
- “散成雾”表示水汽弥漫形成雾气。
- “冱结松千株”表示湿气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松林。
- 棠溪管溪流并急,箭发不受山萦纡。
- “棠溪”和”管溪”可能是指两条小溪的名称。
- “并急”表示这两条小溪水流都很急。
- “箭发不受山萦纡”表示即使有弓箭射出,也不会受到山势的困扰。
- 阳开阴闭复几日,此时真有群灵趋。
- “阳开阴闭”可能是指阴阳交替的情况,这里可能指的是天气变化。
- “复几日”表示又过了几天。
- “群灵趋”表示许多神灵聚集而来。
- 仙台福地不能到,谁来示我经与图。
- “仙台”可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福地”可能是指福气之地。
- “不能到”表示无法到达那个地方。
- “谁来示我经与图”表示有人能告诉我那里的经文和地图吗?
- 却喜瓯江水新涨,石门山色迎川途。
- “却喜”表示很高兴。
- “瓯江水新涨”表示瓯江的水上涨了。
- “石门山色迎川途”表示石头门的山色迎接着通往四川的道路。
- 我行写此示国瑚,有山不吟毋乃为腐儒。
- “我行”表示我自己在行走。
- “写此示国瑚”表示写下这些话来告诉国瑚。
- “有山不吟毋乃为腐儒”表示如果不吟诗的话,那么就是一位腐儒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栝苍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决心。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文之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