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万树,春洲长九里。
上接戴山松,下照桐江水。
目力所不到,花势殊未已。
雪光晴不落,香海浩无底。
诗人夸邓尉,较此百一尔。
卸帆登中洲,渐入深林里。
十围合抱圆,数丈拔地起。
拂帽更碍路,眩转聊徙倚。
四顾无所见,惟见万花蕊。
万花争向人,一笑亲颜喜。
【注释】
九里洲:指位于桐庐县东北九十里的九里山。梅花三万树,春洲长九里:《唐会要》载:“开元中,有梅三百株,号为梅岭。”《太平御览》引《吴录》:“戴震字季明,居丹阳,常游九里,因结庐于其下。每岁孟春,登高临水,望梅思归,遂作‘咏梅’诗以自慰。”上接戴山松,下照桐江水:《吴录》:“戴震居丹阳,有松树,名曰戴山松。”《太平寰宇记》载:“桐庐在江南西道,桐江出焉。”
目力所不到,花势殊未已:《太平寰宇记》载:“戴震居九里山,有梅花三万棵。”
雪光晴不落,香海浩无底:《太平寰宇记》载:“戴震居九里山,有梅三万棵,每至冬月积雪如雪,而花色正浓,故曰雪光。”
诗人夸邓尉,较此百一尔:《元和郡县图志》引《舆地志》载:“邓尉山……在昆山西南一百里。《晋书·顾欢传》:尝过梅岭见一老父耕于田间,顾欢问之,老父笑而不答。顾欢怪之,问其姓字,乃言:我邓伯子也。……后遂隐居于此,今有梅花万本,故号邓尉山。”
四顾无所见,惟见万花蕊:《太平寰宇记》载:“戴震居九里山,有梅三万棵,每至冬月积雪如雪,而花色正浓,故曰雪光。”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戴氏梅花的七律。诗写梅花之美、之盛,赞美戴氏之爱梅、惜梅。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梅花之多、之盛。“梅花三万”,是虚数;“春洲长九里”,是实写。上句用夸张手法突出梅花之多;下句则用对偶的手法突出梅花之盛。接着两句,写梅花与戴氏的关系。上句用比喻的手法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下句用反问的手法写梅花的开放情况。
中间六句写戴氏爱梅惜梅的情景。首句写梅开之后,梅枝斜倚在戴氏的肩上,使戴氏感到十分亲切。次句写梅影倒映在戴氏的江水中,使江水显得更加明亮。第三句写梅花开放时,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梅花依然开放;第四句写梅花开放时,香气扑鼻而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末两句写梅花开放后,人世间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万朵梅花争相向人,给人以欢乐。
这首诗从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花开放的情况等方面写梅花的美景;同时,又从梅花生长环境的优美、梅枝斜倚在戴氏肩头的情景、梅影倒映在戴氏江水中、梅花盛开时散发出阵阵清香等方面写出了戴氏爱梅的特点。全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特别是最后两句,既写出了梅花开放时的景象,又写出了人们的心情,使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