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海上合云峰,又逐天风向远空。
已掠桂梧过岳麓,又飘兰芷入黔中。
云能化石山形覆,石复成云水气通。
惜未东岩看瀑去,祗听幽涧漱玲珑。

罗浮海上合云峰,又逐天风向远空。

已掠桂梧过岳麓,又飘兰芷入黔中。

云能化石山形覆,石复成云水气通。

惜未东岩看瀑去,祗听幽涧漱玲珑。

注释:

  1. 罗浮海上合云峰:指罗浮山上的云峰。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飞来峰下,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2. 又逐天风向远空:指云峰随着天风飘向高空。
  3. 已掠桂梧过岳麓:已穿过了桂花盛开的梧桐树(桂梧)和岳麓书院(岳麓)。
  4. 又飘兰芷入黔中:指云峰飘进了贵州的山区。兰芷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比喻高洁的品质。
  5. 云能化石山形覆:云能改变山的形状,覆盖山的形态。这里的“覆”字有双重含义,既指云覆盖山,也暗示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
  6. 石复成云水气通:石又变成了云和水的气息。这里的“复”字表示再次发生或重现的意思,强调了云雾的变化无常。
  7. 惜未东岩看瀑去:惋惜没有到东岩(即东山寺,位于广东揭阳榕城区榕江北岸)观看瀑布而去。
  8. 祗闻幽涧漱玲珑:只听到幽静的山谷中溪流的潺潺声,如同玉佩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形容瀑布的声音清脆悦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全诗以“罗浮海上合云峰”为开篇,描绘了罗浮山与云峰相映成趣的美丽景象。接着,通过“已掠桂梧过岳麓”和“又飘兰芷入黔中”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更加遥远的地方,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和探索精神。最后,“云能化石山形覆,石复成云水气通”一句,更是巧妙地将云和石的关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而“惜未东岩看瀑去,祗闻幽涧漱玲珑”则表达了诗人未能亲自前往东岩观赏瀑布之憾,只能通过听闻来感受瀑布之美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魅力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