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园水阁偶来登,九曲栏干一一凭。
好景行当春二月,远山看到第三层。
我虽久作西湖长,那得闲如小院僧。
莫遣鸣珂过堤去,六桥花柳太飞腾。
【注释】:
漪园:今北京北海公园。
九曲栏干:曲折的栏杆。
行当:应当、将要。
小院僧:小寺院里的僧人。
鸣珂:古代贵族冠饰,以马嚼子为饰。
莫遣:不要让……过去。
六桥花柳太飞腾:不要使六桥上的花柳太过于飞扬跳跃。
【赏析】:
《春日漪园即事(甲子)》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对漪园水阁春游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
首联“漪园水阁偶来登,九曲栏干一一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在明媚的春光中,诗人来到风光旖旎的漪园水阁上,他登上了曲折多变的栏杆,凭栏远眺,欣赏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诗人用“一”字,将九曲栏干比作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廊的特点,又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颔联“好景行当春二月,远山看到第三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春天正是赏花的最佳季节,诗人站在水边,眺望着远方的山水,只见一片片盛开的花朵点缀在绿波荡漾的水面上,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远处的山峰巍峨耸立,层层叠叠,仿佛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让人不禁为之倾倒。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远山描绘得更加壮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颈联“我虽久作西湖长,那得闲如小院僧。莫遣鸣珂过堤去,六桥花柳太飞腾。”则是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感慨。尽管诗人曾长期居住于西湖旁,但他却像小院中的僧人一样过着清静的生活,与世无争。然而,如今他却要面对繁忙的世俗生活,被各种名利所困扰,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诗人用“鸣珂”(马嚼子)比喻那些繁华热闹的场景,用“六桥花柳太飞腾”来形容那些过于华丽的景象,暗指那些浮华的东西只会让人迷失自我。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
尾联“莫遣鸣珂过堤去,六桥花柳太飞腾。”则是一种劝诫和警示。诗人希望人们不要被名利等外在的事物所迷惑,应该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也告诫人们不要过度追求华丽的东西,以免失去自我。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向人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