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三日漫天雪,顿长千峰一丈高。
华顶定当排玉树,石梁想见冻银涛。
涧迷险磴常翻马,溪拥寒凘不受篙。
安得春风吹暖日,四山春水下轻舠。
《天台山大雪三日》
【译文】
三天里天台山上飘落着厚厚的积雪,顿使千丈高的山峰显得更加峻拔高耸。华顶的雪景必定能够排成玉树银花的美景,石梁上的雪仿佛能听到冻住银涛的声音。涧中的险道常常让人翻车,溪流的激流却难以划桨。谁能得到春风吹暖日,让四座山都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之中?
【注释】
(1)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
(2)三日:指三日后。
(3)千峰一丈高: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4)华顶:山顶。
(5)玉树:比喻如玉一般晶莹剔透的树木。
(6)石梁:“石桥”。
(7)溪拥寒凘不受篙:溪水因寒冷而不肯被划船人所划。
(8)舠:小舟。
(9)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作者当时正在天台山游玩。此诗描写了天台山的景色和天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天台三日漫天雪”,点出天台山的天气状况。三日后的天台山已经大雪纷飞,覆盖着整个山峦。这一句既突出了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次句“顿长千峰一丈高”,描述了大雪过后,天台山的山峰变得更加高大挺拔。这一景象令人惊叹不已,同时也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三句“华顶定当排玉树”,描绘了天台山顶上的景象。华顶之上的雪景如同玉石一般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石梁想见冻银涛”,则想象了石梁上的雪景。石梁上的雪仿佛能听到银涛声,这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一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第五句“涧迷险磴常翻马”,描述了山涧之中的危险路段。由于大雪封路,山路变得崎岖不平,常常需要翻越马匹才能前行。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冒险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溪拥寒凘不受篙”,则是对整个山间溪流的描述。溪流因为寒冷而不容易被划船人所用篙来操控方向,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独特观察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观和独特的天气现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