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赴青海,醉里别乡关。
少妇识雄心,不复问刀环。
笑彼马伏波,犹恋裹尸还。
埋身青冢侧,阴云黯天山。
【注释】
- 束装:整理装束。赴青海:指前往边远的青海地区。2. 醉里:酒醉之后。别乡关:离别家乡。3. 少妇:指妻子,即李陵的妻子苏武。4. 刀环:刀柄上的装饰物。5. 马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字文渊),曾为交趾太守,因功封为伏波将军。6. 裹尸还:指战死沙场的士兵。7. 青冢:指汉将霍去病的墓。8. 阴云:指战争带来的阴影。9. 天山:指祁连山。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李陵的诗。诗人以李陵的妻子、儿子为题,抒发了对李陵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束装赴青海”,交代出塞的原因,是去到遥远的青海。“束装”二字,表明出发前的准备,既包括行装等物品的收拾,也包括心情的整理,还有与家人的告别。而“赴”字,则透露出出征的决心与勇气。
第二句“醉里别乡关”,写诗人在醉酒之中,与妻子告别家乡的情景。“醉里”二字,既写出诗人的饮酒过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别乡关”,则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征战生活的期待和忧虑。
第三句“少妇识雄心”,直接点明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识”字,既指妻子明白丈夫的心意,又暗含妻子对丈夫的支持和鼓励。“少妇”,指李陵的妻子苏武。“雄心”,指的是丈夫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第四句“不复问刀环”,进一步描绘了李陵与妻子的对话情景。“刀环”,原指兵器上的装饰品,这里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不复问刀环”,意味着夫妻之间不再有疑虑和猜忌,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更加深厚。
第五句“笑彼马伏波,犹恋裹尸还”,是对丈夫李陵的评价。马伏波,指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他曾经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封为伏波将军。然而,他却始终坚守着战死的誓言:“我本不欲以身殉君之国,但今君命已许,我亦不敢违逆。”因此,当他战死后,人们仍然怀念他的英勇和忠诚。“犹恋裹尸还”一句,既表达了马伏波生前的豪迈气概,也暗示了他在战死沙场后仍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第六句“埋身青冢侧”,进一步描绘了李陵战死后的场景。“青冢”,是指汉代将领霍去病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其名字和功绩。这里用“埋身青冢侧”来暗喻李陵战死后被埋葬于故乡附近的景象。
最后一句“阴云黯天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感悟。“阴云黯天山”,既形容了战场的阴霾气氛,也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一句作为全诗的总结,既呼应了开头“束装赴青海”的主题,又深化了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整首诗通过描绘李陵出征前的家庭场景、与妻子的对话、对丈夫的评价以及对战争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