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往往鬼呵护,此鼓独立千馀龄。
何时流传入南粤,辇致幕府青荧荧。
中丞于今文武特,碧幢红籀临丹冥。
劳心填抚已四载,至諴直可通圆�。
七十二风应候至,三十六雨随时零。
生黎窎岐胥向化,马人蜑户从使令。
乃于暇时出此鼓,八扇尽拓红窗棂。
紫梨四旁斲作架,碧绵九股挼为綎。
高斋搥击韵吰鞳,亭午日射光昽昤。
摩挲两手拊其质,良久绝不闻铜腥。
我闻古器厚者赝,似此坚薄难摹侀。
厥高四尺径三尺,一一穿剥蜗𧐗蜓。
天然尽作腊茶色,色分子午殊嫈嫇。
其馀诸色咸逊此,砂斑翠绿苔花青。
鼓心如日圆且滑,炎焰四散轮䒌靘。
蛮书诞怪了难读,笔墨茫昧徒留铭。
云雷泉纹逐层绕,六小碎乳排萍星。
又闻赫连昔曾铸,涂金饰以蚩廉𩵀。
欧阳頠亦屡贡献,绍兴秘阁谁其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如下:

诸葛武侯铜鼓歌为家中丞赋    
    
埋藏往往鬼呵护,此鼓独立千馀龄。    
何时流传入南粤,辇致幕府青荧荧。    
中丞于今文武特,碧幢红籀临丹冥。    
劳心填抚已四载,至諴直可通圆�。    
七十二风应候至,三十六雨随时零。    
生黎窎岐胥向化,马人蜑户从使令。    
乃于暇时出此鼓,八扇尽拓红窗棂。    
紫梨四旁斲作架,碧绵九股挼为綎。    
高斋搥击韵吰鞳,亭午日射光昽昤。    
摩挲两手拊其质,良久绝不闻铜腥。    
我闻古器厚者赝,似此坚薄难摹侀。    
厥高四尺径三尺,一一穿剥蜗𧐗蜓。    
天然尽作腊茶色,色分子午殊嫈嫇。    
其馀诸色咸逊此,砂斑翠绿苔花青。    
鼓心如日圆且滑,炎焰四散轮䒌靘。    
蛮书诞怪了难读,笔墨茫昧徒留铭。    
云雷泉纹逐层绕,六小碎乳排萍星。    
又闻赫连昔曾铸,涂金饰以蚩廉𩵀。    
欧阳頠亦屡贡献,绍兴秘阁谁其聆。    

注释

  1. 诸葛武侯铜鼓歌为家中丞赋:这是一首描写铜鼓的诗,由家中丞所作。诸葛武侯指的是诸葛亮,他以铜鼓闻名。
  2. 埋藏往往鬼呵护,此鼓独立千馀龄:铜鼓在地下埋藏着很长时间,得到鬼神的保护。
  3. 何时流传入南粤,辇致幕府青荧荧:铜鼓何时传入南粤地区,成为幕府中的珍品。
  4. 中丞于今文武特,碧幢红籀临丹冥:家中丞现在是文武双全的人,手持碧幢红籀(古代权柄的标志)临立在丹墀之下。
  5. 劳心填抚已四载,至諴直可通圆: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6. 七十二风应候至,三十六雨随时零:铜鼓能演奏七十二种不同的音乐和应对各种气候。
  7. 生黎窎岐胥向化,马人蜑户从使令:少数民族人民纷纷前来学习,马人和蜑人在战争中也听从命令。
  8. 乃于暇时出此鼓,八扇尽拓红窗棂:有时闲暇无事,便拿出这面铜鼓来敲打。
  9. 紫梨四旁斲作架,碧绵九股挼为綎:用紫梨作为支撑架,用碧缎搓成九股绳做成鼓带。
  10. 高斋搥击韵吰鞳,亭午日射光昽昤:在高高的库房里敲击铜鼓,太阳正午时分照射进来。
  11. 摩挲两手拊其质,良久绝不闻铜腥:用手指抚摸着铜鼓的表面,久久地没有听到铜的气味。
  12. 我闻古器厚者赝,似此坚薄难摹侀:我听说真正的古器物都是厚重的,而这样的薄铜鼓难以仿制。
  13. 厥高四尺径三尺,一一穿剥蜗𧐗蜓:铜鼓的高度是四尺,直径三尺,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就像是蜗牛的壳一样。
  14. 天然尽作腊茶色,色分子午殊嫈嫇:天然的铜鼓表面被磨成了腊茶的颜色,颜色鲜艳独特。
  15. 其馀诸色咸逊此,砂斑翠绿苔花青:其他的铜鼓颜色都不如它鲜艳,只有砂斑、翠绿、苔花等颜色与之相配。
  16. 鼓心如日圆且滑,炎焰四散轮䒌靘:铜鼓的中心像太阳一样圆而且光滑,火焰四散开来。
  17. 蛮书诞怪了难读,笔墨茫昧徒留铭:少数民族的文字很难看懂,但留下的文字却非常有意义。
  18. 云雷泉纹逐层绕,六小碎乳排萍星:云雷纹和泉水纹层层环绕在铜鼓表面,就像六颗小星星一样排列着。
  19. 又闻赫连昔曾铸,涂金饰以蚩廉𩵀:又听说赫连王朝也曾铸造过类似的铜鼓,并用涂金的方式来装饰它们。
  20. 欧阳頠亦屡贡献,绍兴秘阁谁其聆:欧阳頠也多次进贡这样的铜鼓,绍兴的秘阁中谁能欣赏到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