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香茵蹙舞罗,清沽如济浊如河。
冲薕归燕飞双剪,裂藻游鱼掷乱梭。
粤秀山头云玉叶,沧浪亭外月金波。
世间儿女团圞日,客里凄凉醉里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方法。在答题时,首先读懂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诗人的情感态度,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注释分析其意境。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注意不要遗漏了关键词。
“又得河字”,即:又见到了河上的字,也就是又看到了“河”字。“河”,指黄河。
“不用香茵蹙舞罗”的意思是:不用香茵来蹙舞罗裙,就像黄河一样浑浑噩噩。“用”在这里是指“使用”。“香茵”,指香草制成的褥子。“蹙”,通“促”,迫近;迫紧。“舞罗”指的是女子在跳舞时的衣裳,这里指代女子。“香茵蹙舞罗”意思是说,不用香草的褥子去逼紧女子的舞裙,就像黄河一样浑浑噩噩。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女子的一种看法,认为女子应该像黄河一样的浑浑噩噩,不拘小节,自然而洒脱。
“清沽如济浊如河。”意思是说:清澈的水就像河水一样浑浊。“沽”,买酒或卖酒的意思。“济”,渡水的意思。“济”通“汩”,意为水流动的样子。“浊”,指水不纯净,污浊。“沽”,买酒或者卖酒的意思。“济”,渡过的意思。“汩”,水流声,也指水流动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澈的水就像是河水一样浑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有清澈的水,但却没有干净的酒。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苦闷,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人心冷漠的不满。
“冲薕归燕飞双剪,裂藻游鱼掷乱梭。”意思是说:急驰而过的燕子,像剪刀一样裁剪着归巢的路线;翻腾的鱼儿,像是被搅动的丝线,乱糟糟地飞舞。“冲薕”,形容车马疾驰的声音。“薕”同“辚”,“辚”“薕”都是车轮滚过地面发出的声响。“归燕”,指燕子。燕子飞行时,翅膀快速扇风而发出的声音,如同剪刀一样。“双剪”指的是燕子剪裁着归巢的路线。“裂藻”,“藻”指水中的植物,此处指水草。“藻”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游鱼”,泛指鱼。“掷乱梭”,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搅动了流水,好像织女的穿梭一样。
“粤秀山头云玉叶,沧浪亭外月金波。”“粤”古地名,今广东一带;“沧浪亭”位于江苏苏州,为宋代建筑名胜,因苏东坡《赤壁赋》而闻名遐迩。“云玉叶”,比喻山色如玉叶般青翠欲滴。“玉叶”指的是山石,此处借指山色。“金波”,指月光照耀下的江水像金子一样闪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粤秀山上的云彩就像绿色的玉叶一样碧绿欲滴,沧浪亭外的月亮像金色的波浪一样闪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粤秀山上的云彩就像绿色的玉叶一样碧绿欲滴,沧浪亭外的月亮像金色的波浪一样闪耀。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世间儿女团圞日,客里凄凉醉里过。”意思是: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碌着,像群星点点一样。“团圞日”是太阳的意思,圞即圆,团圞日即太阳。“团圞”,聚集成一团。这里用来形容人们整天忙碌着,像群星点点一样。“客里”,旅居他乡的人。“客里凄凉”,指旅居他乡的悲凉之感,也可以理解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醉里过”,即在醉酒之中度过。这句诗说的是,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着奔波,而旅居他乡的人更是感到悲凉,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梦里度过时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着,像群星点点一样。旅居他乡的人更是感到悲凉,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梦里度过时光。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
【答案】
示例一:全诗以“河”字贯穿始终。前两联先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了黄河之浑,从听觉角度描绘出了黄河之急。后两联则通过写人,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示例二:诗人借景抒情,借黄河的浑厚来比喻自己对世事的看法:世间的人整天忙于奔波,像群星点点一样,只有身处异地的人,才会感到生活的悲凉,只能在醉酒之后才能忘却一切烦恼。
示例三: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的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
译文:不用香茵去催促女子跳舞,就像黄河一样浑浊;没有清澈的酒可喝,却有滚滚长江东逝水般的烦忧。急驰而过的燕子,像剪刀一样裁减着归巢的路线;翻腾的鱼儿,像是被搅动的丝线,乱糟糟地飞舞。粤秀山上的云彩就像绿色的玉叶一样碧绿欲滴,沧浪亭外的月亮像金色的波浪一样闪耀。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着,像群星点点一样;旅居他乡的人更是感到悲凉,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梦里度过时光。